目前分類:2010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娑羅雙樹的花色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下雨了,窗外迷濛的細雨舒緩的灑落, 風也流淌著,捎來了冬天歲暮的氣息。心思意念卻是非常平靜,在歷經喧囂與浮躁,去蕪存菁之後的寧靜清爽的感覺真好。

最近讀吳老師剖析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老師說就好像電影鏡頭由實入虛,由近漸遠。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寒流來襲,空氣中兀自有著一股肅殺之氣;而天空總是灰濛濛的,連路邊的花木也哆嗦著身子。雖然冬天也自有其魅力,雪萊的詩句也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但是我很怕冷,從上個月接到遠方的朋友<深秋的問候>時,就早已經是毛衣外套圍巾一應穿戴俱全了。卻沒想到蕭瑟風絮裡,還能夠與一股含蓄雋永的小史詩溫暖的擦身而過,恍惚之間有所得,恍惚之間有所失。

當我看完《夢土耳其─約瑟夫三部曲》的第三部曲《蜜》的最後一個緩慢悠長的鏡頭~~~約瑟夫在雨中跑進和父親有共同回憶的森林裡想去尋找父親,最後他在一棵大樹底下沉沉睡去....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相信嗎 ? 人生有如茶几 ! 有人如是說 ! 因為上面置放了很多杯具 !

請別想要伸手打人 ! 我第一次看到這一句話的時候簡直笑到岔了氣,就算是我現在把它寫出來,也還是覺得很有意思,繼續發笑……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微風和煦的午後,聽了<Blowing in the Wind>這首歌曲。

台灣60、70年代戒獨恐左又反日親美文化結構因而形成,美國搖滾歌手巴布狄倫(Bob Delan)幾乎是那個年代的象徵狄倫雖是美國當紅歌手卻具抗議(美國)之姿再加上他的藝術高度叛逆性格波西米亞氣質就這樣弔詭地成為左右兩派的理想。 1976土文學論戰中的現代詩大將余光中為現代詩找新方向的代表作「江湖上」即取用「Blowing in the Wind」歌詞狄倫「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風裡」自此更為人知。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伊勢物語》為平安初期「歌物語」的代表作品是為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全書以平安時期一位年輕的貴族公子「在原業平」為主角敘述其一生的愛情故事和官場生活的遭遇併及男性之間的友誼,有一百四十五段記事,最近讀了第63段<九十九髮>(つくもがみ),頗有所感。

 <九十九髮>中的老仍夢想著邂逅美男子,一般而言對於自己並不鍾情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渴望的,可是業平卻無分別心,以一己之體貼得遂老之願,詠出這樣的詩歌 :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26日晚上無意中看到一個日文單字<読書三余>(どくしょさんよ),廣辞苑說是出自<三國志‧魏‧董遇傳‧裴松之注>, 意思是說應該利用來讀書的三個餘暇是冬天、夜晚和陰雨的時候。其時外頭煙火沖天卻又刀光血影,紛紛擾擾。想著能不為世俗干擾自心亦可為讀書的另一個餘暇。因之查了原典,意外地興味盎然。

三國志‧魏書‧董遇傳‧裴松之注:「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在日文網誌上貼了一篇<モルトフォンテーヌの思い出>,就是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 ~ 1875)的畫作<摩特楓丹的回憶>,描述自己在羅浮宮看到這一幅畫時的感受。很意外地卻也引起朋友的迴響,她寫道<在台灣唸書時它就貼在我書桌牆上每天看著,畢業出國後不知道放到哪兒去了?直到從妳的版面上再撿回來,很難跟妳描述打開妳的網誌,看到那篇時錯綜複雜的感受,十年不見了,還再激盪中……>

朋友!妳說我寫得真好!其實我獲益更多。從妳的迴響,我才真正了解到文字不單只是悲憫個人的孤獨。書寫自己的聲音~~這個沉默之外的另一選擇,其實能夠陪伴我們與時俱進的傷感。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黑木瞳和高橋克典主演的<同窗會>在緯來台播放時剛巧人不在台灣,前陣子刻意到處搜索,終於在土豆網看到了,純粹是為了想看這兩個漂亮的人 ! 今天無意間看了一個舊片<相見恨晚>,一樣是中年男女理智與情感之間的躊躇徘徊,但後者就真的是大師風範,一齣 60 多年前的黑白片老電影卻是不落俗套,經典中的經典。

相信這部影片一定會打動大家的心,當螢幕上的火車衝破煙幕在黑夜寂靜的車站呼嘯而過時,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 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隨著電影片頭悠揚響起,此曲樂風浪漫憂鬱並長,展現抒情旋律,充滿幻想的天籟迴盪全曲 。交響情人夢裡千秋與搞笑大師合作的那一場演奏會,千秋彈的那一首正是《第二鋼琴協奏曲》。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我很喜歡宋儒重視內在省悟的氛圍。宋詩曠達不若唐詩情感濃烈,亦少見唐詩中那種絕望的悲哀。杜甫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句子到了宋代詩人陳師道的筆下,化坐<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宋人製作的觀音像俯首低眉,無限慈愛;與唐人雕塑的怒目金剛大異其趣。而繪畫中的晚鳥歸林更描繪出日暮之時潛存心頭的那份惆悵。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張藝謀早期的《秋菊打官司》以紀錄片的手法敘事,影像風格極為樸素。《活著》則是如實的展現時代的嚴酷,整部片子充滿幽幽的歷史傷痕。《活著》一片之所以成功,無庸置疑得力於余華的原著。在小說中,作者以一位民歌收集者的身份,來到鄉間,聽一位老農,回憶他的過往,福貴輕飄飄的敘述那辛酸的歲月,只留下輕輕的淡然。

平凡是多數人的宿命,無論如何努力也很難超越,張藝謀的功力在於詮釋這平凡,使這平凡因為貼近我們而親切,而引起我們的共鳴,令人盪氣迴腸。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麗江古城,東巴文字,三江並流是所謂<活化石>。

金沙江進入四川是為長江,瀾滄江進入越南稱湄公河,怒江進入緬甸稱薩爾溫江,此三江皆發源於青藏高源唐古喇山,向南並排流淌。中共對於三江並流區採取保護政策,目前唯有歐美背包族進入探險,麗江則是中外觀光客川流不息。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久違了 ! 因為必須處理不少繁瑣俗務,然後不甘寂寞地又跑去雲南逛了一圈。

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個點是歷史的入口,也是現實的出口,走進麗江與大理,我恍如走進一場醒著的夢,不流俗卻又不失人間煙火的氣息,不太寂寥卻也不是太喧囂,美麗得盪氣迴腸。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名導演侯麥(Éric Rohmer)的電影《綠光》,講一個獨特的女孩黛芬不想要自己旅行,卻又因內向的個性找不到同遊的朋友。她往返巴黎和其他城市,努力尋找心靈的寄託,雖在人群中卻毫無交集,不管獨自一人或與陌生人聊天,黛芬都清醒意識到自己的孤單。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真實世界是否存在?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魔術師的表演如果說是不真實的卻又引起觀眾的驚愕,如果說是真實的,但等曲終人散時卻又什麼都不存在;對於浮華虛幻的辯證與思考幾乎和魔術一樣,都是「無可描繪」的。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湯顯祖的《牡丹亭》「因情生夢,因夢成戯」,緣起緣滅,正是一則又一則的抒情文本在作者與讀者間相互入夢、驚夢、尋夢的過程。《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也因爲「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痛悟癡情的真諦 :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這個標題有點聳動,最近媒體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外遇劈腿報導,從喇舌的補教人生到辜家大少對灰姑娘不離不棄的神話被戳破,以及眾名模破碎的婚姻秘辛,恐怕現在全台灣連十來歲的小女生也都不會相信所謂的<愛情>了 !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一)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三昧」是梵文的音譯,意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往後引申解脫束縛是為「三昧」;對某事深有造詣或悟解其奧,謂之「深得箇中三昧」。例如擅寫草書的懷素自言得草聖三昧。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已經忘了是什麼緣由,當強尼戴普主演的<魔境夢遊>在三月份一上演就跑去看了,雖然3D華麗絢爛,愛麗絲長大成十八歲,重回夢境冒險旅遊,卻讓人大失所望。最近讀到<<挖開兔子洞>>Well in the Rabbit Hole),印象深刻的小女孩才又活龍活現!就是那個隨著兔子跳入深洞,然後身體可變大、變小,遇見各種奇幻動物的小愛麗絲!

愛麗絲確有其人,生於1852年,父親是英國牛津基督教堂學院院長;學院的數學教授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1832-1898)在186274日遊河時為愛麗絲三姊妹講故事,後來出版成書《愛麗絲漫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卡洛爾外甥Collingwood在1898年寫的卡洛爾的生平和書信曾引用愛麗絲的回憶,大姐洛琳娜(Lorina Charlotte,1849---1930)別名依娜(Ina),當年(1862)13歲;愛麗絲(Alice,1852---1934)10歲;三妹艾迪(Edith,?)8歲。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