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上無意中看到一個日文單字<読書三余>(どくしょさんよ),廣辞苑說是出自<三國志‧魏志‧董遇傳‧裴松之注>, 意思是說應該利用來讀書的三個餘暇是冬天、夜晚和陰雨的時候。其時外頭煙火沖天卻又刀光血影,紛紛擾擾。想著能不為世俗干擾自心亦可為讀書的另一個餘暇。因之查了原典,意外地興味盎然。
三國志‧魏書‧董遇傳‧裴松之注:「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魏略曰 : 遇字季直 ,性質訥而好學。 ... 言「讀書百徧而義自見」。 從學者云 :「苦渴無日」,遇言 :「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 ,遇言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自忖 : <喧囂者心之餘也>;也因之在喧囂聲中讀了起來。
書架上有一套<凜冽的近代---生命多采多姿的明治人>共五冊,置放已久卻從未有閱讀的念頭,隨手一翻,刻畫人物的細緻筆觸赫然入目,巧妙的編排讓樋口一葉、夏目漱石、森鷗外、二葉亭等等名家的心路歷程有所聯結,呈現出明治時期的特殊氛圍,精采極了!
~~用滑鼠點一下即可放大圖式~~
意猶未盡,再次讀起《紅樓夢》所刻畫的那一群千姿百態的女人。無論身份高貴或低下;也不論性格刻薄或敦厚,她們都無法逃脫宿命。「平生遭際實堪傷」的香菱足為代表。
香菱是《紅樓夢》裡第一個出場的裙釵,原名英蓮,她出生在蘇州鄉宦甄士隱家。幼時即有僧對其父言及她<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次年的元宵節她由僕人抱著,在街上看燈卻被拐子拐走,家中又「禍不單行」燒成瓦礫,其父因此病弱不支,隨後解悟「好了歌」同了道人飄然而去。
曹雪芹通過甄士隱的<隱去>,要告知世人<隱去>的<真事>到底是什麼呢?
英蓮被拐子拐走 ,後來落入「呆霸王」薛蟠的手裡,被薛家帶到京城,住進榮國府,薛寶釵為她取名<香菱>。她雖然幼小,處事為人卻博得眾人憐愛。還被拿來與秦可卿相比,秦可卿是寧榮兩府極被寵愛的人物,甚至寶玉在夢中所去的「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派來陪寶玉的「風流裊娜」的仙女也是她,可見在衆丫環中,香菱也是與衆不同的。
香菱天然純潔的性情使拒人千里之外的林黛玉都被感動,與之相處甚好,也為她講解「起承轉合」,「平仄虛實」,教她作詩。(呆香菱苦志學詩 癡寶玉湊戲斗草)這樣的一個可人兒後來卻遭夏金桂拳打腳踢,《紅樓夢》第八十回交代了香菱的悲慘結局,「本自怯弱,今復加氣怒傷感,竟釀成干血之症,日漸羸瘦,請醫診視服藥亦無效驗。」
其實關於香菱的「宿命」,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時,寶玉就在「金陵十二釵副冊」裡看見記載 : 寶玉「拿起一本冊揭開看時,只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乾,蓮枯藕敗,後面書云: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兩地生孤木>指的就是夏金桂 ,這就是與本人生命同時存在的「宿命」。「宿命」在冊, 此生此世劫難逃。《紅樓夢》從第一回貫穿至第八十回的一些情節中,香菱詡詡如生的形象背後所<隱去>的「真事」就是「宿命」吧 ! 甄家的<小榮枯>故事,是賈家<大榮枯>的一個缩影,是曹雪芹苦心想用以驚醒世人的「天機」吧 !
~~新版<紅樓夢>中的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