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陣子沒有進書店了,今天去逛了一圈誠品,發現居然門可羅雀,一個人好整以睱坐在長椅上看完整本書。誠品的現代感設計是一場世俗化的儀式,它把佛教流行讀物從禪修到歷史百科,置放在宗教一欄但卻與諸多療癒書籍雜陳---生、死、痛苦、時間都以佛教觀點橫向引伸。其中看到了梁啟超的佛學著作,一般人恐怕比較不知道梁氏對於佛教有很精闢的見解。他整理佛教史,爬疏佛經,認為要達到「無我」的境界,就要做心理的活動。這是對佛典的現代理解的高度昇華,與西方心理學內容不謀而合,其實西方建立的心理學還晚於佛教一千多年。
一直以來總覺得梁啟超是能夠把佛教的<業>講得簡單易懂又不落俗套的人,他認為<業>用現在話來解釋,大約是各人憑自己的意志力不斷的活動,活動反應的結果,造成自己的性格,這性格又成為將來活動的根底,支配自己的命運。業是永遠不滅的,除非業盡---意志停止活動。活動若轉一個方向,業便也轉個方向而存在。<業>絕非以一期生命之死亡而終了,死亡不過是『色身』(物質所構成的身體)循物理的法則而聚散。生命並不是純物質的,所以各人造業,並不因物質身體之死亡而消滅。死亡之後,業力會自己驅引自己換一個別的方向、別的形式,又形成一個新生命,這種轉換狀態乃稱之為<輪迴>。生死流轉,循環不已,人在輪迴之中,生老病死四苦煎熬,林林總總,觀身如身,其實物質與情感的流動盡皆無常,人類累世累劫都有必需面對及學習的功課,沈潛、覺察、調整自己,一次次讓自己往不同層次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