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2 (28)
- Dec 28 Fri 2012 14:19
最近的生活
- Dec 11 Tue 2012 21:12
一個旅人,巷弄、夜楓..(京都楓紅六)
嘗讀張岱《陶庵夢憶》的「金山夜戲」,張等一票紈褲子弟在二更天乘舟過金山寺,即興在大殿中盛張燈火唱起戲來,鑼鼓喧天,吵醒了一寺人,因為他們戲演得太精采了,老僧也不敢問他們是何許人?來此何事?直至天將曙才解纜過江。而山僧仍送他們至山腳下,不知這批人是人、是怪、是鬼?
在《陶庵夢憶》第四卷亦有如此文字 : 「甲戌十月,攜楚生住不繫園看紅葉。至定香橋,客不期而至者八人……唱戲作胡旋舞數纏,大噱而罷。」雖然沒有如晚明文人的戲曲修養,但見其文字敘述頗能想像其場景,亦頗能得其個中三昧。
- Dec 09 Sun 2012 00:32
比叡山(京都楓紅五)
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開宗明義就描寫了宗近一和甲野欽吾在京都登比叡山時的旅行跫音 :
「京城春色易作詩,七條橫貫至一條,柳色如煙亦似霧,窺探白布擊溫水,數盡高野川河灘,遙遙路沿北蜿蜒……」
- Dec 06 Thu 2012 10:17
重新檢視自己的道路(京都楓紅四)
- Dec 01 Sat 2012 22:23
心境(京都楓紅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陶淵明˙《桃花源記》
- Nov 29 Thu 2012 11:46
虎嘯獅吼(京都楓紅二)
因為有兩張長榮的免費機票已近逾期,想想機票可去之範圍內,京都馬上浮現腦海,距離上次拜訪也已經睽違五、六年之久了。臨時起心動念訂票卻只有候補,一直到出發前三天才接到劃好位置的通知,就這麼成行了。
「廟宇在參天的大木中間藏着,早晚間有的是風,松有松聲,竹有竹韻,鳴的禽,叫的蟲子,閣上的大鐘,殿上的木魚,廟身的左邊右邊都安着接泉水的粗毛竹管,這就是天然的笙簫,時緩時急的參和着天空地上種種的鳴籟。」這是徐志摩《天目山中筆記》對於天目山中廟宇的描繪,對照於京都諸寺極為貼切,再則加上楓紅映襯,池泉回遊式庭園的優美以及枯山水的神來之筆,京都諸寺人山人海實不足為奇。
- Nov 28 Wed 2012 01:57
因陀羅網(京都楓紅一)
- Nov 12 Mon 2012 13:14
我在東逛西逛
總覺得自己屬於一個老舊又老舊的時代,一切都是在一種單一的和諧中。
有事到馬來西亞,以往都會住在麻六甲的海邊弟弟的房子,面對着一片大海,因為杳無人跡覺得似乎是一個人的海洋;蔚藍的海面,奔騰不息的海水是整個視野的大部,吸一口沁人肺腑的海風,安寧、静謐、清醇之感油然而生。
- Nov 06 Tue 2012 22:07
覓心了不可得
白晝漸短,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溜走。
走向郊野,秋風迎面拂來,蒼穹之下,已然成熟的稻穗在夕暮中隨風搖擺,一隻白鷺鷥在田中央傲然而立,無任何利害關心,似乎蘊藏著無限生命的奧秘與形上的玄思,別有一番渺遠之感…
- Oct 29 Mon 2012 23:44
晚秋二帖
(一)蝶
晚秋時節,居然還看到一隻蝴蝶停在庭院裡陽光灑落的石板地上,它張開雙翅,享受著溫暖的日曬,看得自己心裡也暖烘烘的,觀察了許久,它就是保持著同一姿態。霎時,覺得時間 、空間好似都靜止了,我與蝶渾融冥合……
- Oct 16 Tue 2012 00:17
人生若只如初見
花了好幾天看《步步驚心》, 原本猶豫著,覺得難以花那麼多時間去做這件事。
一位在歷史領域中很活躍的朋友告訴我,桐華是從深宮女子的視角而不是男人的眼光來看宮廷政治鬥爭,作者也表明了是虛構小說,任人裝扮,但對於各皇子的性格卻有些考察,因此絲絲入扣、合情合理。 如是,我前所未有的在幾天內看完了一部電視劇。
- Oct 02 Tue 2012 04:02
說舊事
- Sep 26 Wed 2012 00:19
隨想二帖
- Sep 17 Mon 2012 11:29
死生流轉
最近參加了胡琴樂團,現實生活不是詩,故爾行吟,期盼帶給貧困的心靈一點清明。
生活波平如鏡,沒有絲毫漣漪,卻是單純如悠悠細流,漫過一片靜靜的原野。但也許是太過於平淡了,當看到妖冶而熱烈的花開隨即敗如一瞬,終至灰飛煙滅,不覺心驚肉跳。
- Sep 09 Sun 2012 22:27
心清境明
無意間,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書,扉頁上赫然題著「心清境明」四字。
很多時候,我們的世界常常是太過於喧囂,因此慢慢的,我們會忘記一些人、一些事。然而,一瞬間偶然的重逢~~~一件東西,一封信笺,都可以勾起那時那年某段美好的記憶,在跨越人生的章節裡突然找回一股力量,入世的沉淪似乎也因此得以洗滌。
- Aug 30 Thu 2012 22:34
人生夢影
時光流逝,一事無成,心中凜然。
生命裡似乎有一股無可抗拒的悲劇力量,以無比的冷酷否定一切,在最失意的時候,勢必為自己找到解脫的法門,恢復內心的平靜。研究佛學並非空無,孤獨,放棄,而是以冷漠凝定的眼光俯視人間,卑視苦難和虛無,回答生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