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對我說什麼;當你清醒時有多痛苦,多努力想得到解脫;他們才不理會,也不知該如何做;也許,今後他們將會明瞭,也或許不會。>

~~唐.麥克林(Don McLean)名曲<文生>(Vincent)

 

 

 

     

 前幾天有事途經南海路史博館門前,居然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況已不再,也因而得以一窺梵谷堂奥,驚艷的是此次展覽居然別樹一格,百分之八十的作品是素描,素描比較像是生活小品,我對這樣的相遇感到十分親切,好整以暇有了一個慵懶的午後。

 

曾經,就算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孤獨也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就算是在最親近最鍾愛的人身邊,有時候也無法以相同的波長彼此溝通;整個生命的敏感和情緒的顫動透過言語,都是笨拙遲鈍的。

 

行走在一片比沙漠還要荒僻的天地,現代人註定了要孤獨;對孤獨的渴望也源自那種被放逐的感覺,對自我聆聽的敏銳性,不論是原始的,或是逐漸被加深的,它是那些與眾不同的生命底色,更是探索存在的旅程中,唯一的風景。

 

孤獨是無法表達的,不可說的,是和沉默共生的,也是一種清醒的注視與感受時間空間的矛盾,雖然如此清晰的感受世界,卻又極度自我的只與自己的意志處於同一個時空狀態。孤獨使所有的感官變得尖銳、悲傷、溫柔、喜悅,也使得那種確定自己實實在在活著的感受更為迫切。也因此,素描~~那種物體,線條在空間中的延伸所顯現的存在感,曾經一度撫慰了我,拯救了我的心靈。

 

 

梵谷早期的素描作品曾招來比例不對,沒有景深等諸多批評,如<縫衣婦人>已是成熟期作品,仍被學院派認為窗外景色與室內一樣細膩,沒有主從之分,我一向不是很在意技藝,我在意的是<那個感覺>,梵谷說:<偉大的事並非憑衝動作成的,而是一系列的小事所串成。偉大的事情絕非偶然,而是堅定意志的成果。>他初學臨摹時畫過一大堆<堀地者>,他也說出就讓堀地者堀地吧!當然他後來也懂得用某種視覺效果引起觀者的注意。

 

img365.jpg

 img360.jpg

 

 188211月梵谷用炭筆,墨水與不透明水彩,畫出勞動者的動人身影<雪地裏背煤炭袋的婦人>,那幾根柱子的場景衍伸出<我們往哪裡去?>的疑問。他持續探討人性幽微的內在層面,深刻的人文思維,畫作中經常出現<我們往哪裡去?>的問題。

 

img366.jpg 

 

梵谷應是對「不是我固執,是生命對我固執」了然於心,充斥其畫作中的味道有一份令人沉湎的曖昧,這種微妙反映在其對背景情調的利用上:色彩是梵谷的法寶,他的光譜可以從最暗端直達最耀眼的強光,情調繽紛,人類中所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變化都可以歸結到大自然的撫慰。從夜晚到黎明,大自然是那麼和平安靜,一切看起來都有可能,幸福也有可能,但最後呈現的仍是任由未知的命運牽引的不由自己。

 

聖雷米精神療養院~~梵谷從病室內所看到的庭院風景        

 

 

img361.jpg 

 

絲柏樹及其素描

 

img367.jpg 

img368.jpg

 

~~德拉克洛瓦<好索馬利亞女人>及梵谷的<好索馬利亞女人>,梵谷以重新詮釋向大師致敬~~

 

 image026.jpg

 img362.jpg

註 :「不是我固執,是生命對我固執」是電影大師艾力克.侯麥(Eric Rohmer)的電影<綠光>中的經典名句~~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 <詠孟子>

 孟子曾被荀子批評<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思想不成體系)。戰國時代,諸侯紛爭無有止時,讀書人大都希翼從一大片混沌中,恢復或重建出秩序,孟子有一句名言,<自反而縮(反省之後,還是覺得自己是對的),雖千萬人吾往矣>。他不改初衷秉道直行,所以他是孤獨的。孤獨,是朝聖者的通行證,因為追求的境界越高遠,在心靈的曠野上越難找到對話者。

 

王安石曾有<詠孟子>詩,新舊黨爭在北宋政治舞台上穿梭來回,王安石憐恤天下貧民蒼生,力主以天下之利,供天下之費,然而利益糾葛千絲萬縷,他終至淪為孤臣,寫下<詠孟子>,既然風標(孟子)猶在,即使全世界人討厭我的思想言行不合實際也沒有關係(何妨舉世嫌迂闊),孟子這個人仍足以慰藉我的寂寞寥落啊!

 

夕陽的絢麗是要面對身後的黑暗而做的最後美麗的呈現,是要陷入黑暗淒然而壯麗的微笑,<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那份蒼涼的孤獨、寂寞總是令人為之悵然。

 

與梵谷相遇,故有斯人慰寂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