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續幾天看媒體上所播報哀鴻遍野,尤其以老弱居多,相信大家都不好受,歷年來的天災大家都能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慷慨解囊援助同胞,這是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洪水加劇在台灣有其急迫與嚴重性,台灣易淹水的低窪地區總面積約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大多是由於區域排水不良、海堤未完成改善,或地層下陷等等。水患雖有其外在因素,但「人」是不是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呢?我想從歷史中看看是否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中國歷史上水患成災有文獻可考的達一五三七次之多,所過之處人命財物損失不貲。遠古時代,鯀用堵的辦法治水失敗,被放逐。他的兒子禹反其道行之,用疏導的辦法,連續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成功。

 

  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黃河在瓠子(今河南省濮陽西南)決口。武帝舅父田蚡的封地在黃河北岸,黃河決口南流,北岸便可避免水患的威脅,因此對皇帝說:「江河決口都是上天的事,不易用人力強加堵塞,即便將決口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當時術數占卜的人都紛紛附和。堵塞決口的工程被迫叫停,致使黃河潰口長達23年。田蚡身為丞相,竟然以個人的私利,不顧人民死活,反對堵塞黃河缺口。

  

  瓠子決口氾濫橫流23年後,漢武帝終於親臨施工現場,也親身跟著士兵一起背負柴薪堵塞缺口,還即興創作了《瓠子之歌》。當時司馬遷三十七歲,實際參與了負薪塞河,他也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痛,深切認識到治水的重要決心修《河渠書》,司馬遷自己說是因「悲《瓠子歌》作」,作為一個治理天下的帝王,目睹萬民之苦難,怎麼會有心情作歌吟詠呢?

 

 《史記滑稽列傳》中,司馬遷卻精心勾勒了一個治水英雄西門豹。他只是一個官職不大的鄴令(鄴縣縣長),司馬遷卻傾注了滿腔熱忱 , 將其特有的機智和魄力刻劃得栩栩如生。    

 

  魏國鄴地(今河北省臨漳縣西)的漳河經常發水災。一些地方官吏、地主豪紳與裝神弄鬼的巫婆串通一氣,說只要每年挑選一個美女,給河伯做媳婦,就可以使水災平息,年年驅使老百姓給河伯娶妻,把年輕姑娘扔進漳河,並乘機向老百姓索取大量錢物。  西門豹經過深入調查訪問,將計就計,利用為河伯娶妻的機會,以挑選的女子告知河伯為由,將作惡多端的巫婆和三老扔進河裡,嚴厲懲罰了欺壓百姓的官吏。此後,西門豹下令鑿渠引河水灌民田。

 

  在四川,李冰的都江堰造就出天府之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千米處,經過歷代整修,兩千年多來都江堰一直在發揮巨大的作用。唐宋時代的白居易、蘇東坡先後大力整治杭州西湖,保證了這座50萬人口城市的用水,終於留下白堤、蘇堤等紀念物。

 

  明崇禎末年李自成決河灌汴梁,其後屢塞屢決。清代總結了治河歷史的經驗,康、雍、乾三朝,河工們將築堤與疏濬的方式結合,使得河患一度減輕了威脅,而成為歷史上少數的河靖時期。這難道不是「有心」與「無心」的差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