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閒來無事時看一些諸如夢枕貘、茂呂美耶、妹尾河童這一類的書,但整體而言,這些跟我的志趣是有點乖隔背離的,我當然也不是甚麼學者之流,只是一直以來的習慣都是看一些比較硬梆梆的書籍卻甘之若飴,自己也檢討過可能是強迫症使然,因為讀經典感覺得到比較多的收穫,似乎自己的生命因而顯得不單薄,也因而豐厚些,以此作為安身立命之道。
對比
森見登美彥與萬城目學(《鹿男》作者)並稱「京大雙璧」,為日本深受歡迎的新銳作家,兩人皆可謂是以華麗幻術迷惑眾人的魔術師。但我對於所謂暢銷書從未熱衷過,也從未在意自己所讀的書暢銷與否,之所以會注意到森見登美彥的《有頂天家族》並非由於森見的名氣,而是由於無意間看到這一句話 :
<糺ノ森に住む京都狸界のドン・下鴨家の父・総一郎はある日、人間に鍋にされ、あっけなくこの世を去ってしまった。>
世代定居在京都之森的狸貓一族名門下鴨家,有一天,一家之主總一郎慘遭人類煮成火鍋,就這麼離開這個世界了。身為名門一家之主,居然這麼輕易地,隨隨便便地就被人類丟入火鍋烹煮吃下肚,這個其中必有一些奧妙之處,所以就這麼一路讀下去了..
當一家之主總一郎慘遭人類煮成火鍋,下鴨家自此家道中落,只剩老母和不中用的四兄弟撐持。
老大矢一郎個性認真,有心想要改善懦弱的貍貓社會體系,但他一遇到緊要關頭就手足無措;唯看到兩個弟弟遭到奚落的窘態,深感黯然絕望,沒有一點生機,卻也因此生出前所未有的大力量,打敗了金閣銀閣兄弟;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不是天下第一嗎?因為黯然銷魂已經沒有功夫的一招一式,全由心生。
老二變身為青蛙,窩居在井底,以前是貍貓時根本沒人理他,變成井底之蛙告別貍貓一族。卻突然備受關照,也不知道何時開始,據說只要在井邊誠懇地低著頭向這位二哥訴說煩惱,隔天一早便神清氣爽,對改善便秘,養顏美容同樣有效。這位二哥自己是這麼說的 : <他們不管甚麼時候來,我都在井底,我就像便利超商那麼方便,我判斷這就是我受歡迎的原因。>
老三這隻痞子狸矢三郎最愛看好戲,他愛上被老天狗紅玉擄走的人類美少女鈴木聰美(弁天),還因為她而逃亡。他也以獨特的眼光批判無常,譏嘲同類的相殘,人類的居心叵測,以及指出天神的孤傲的荒謬性。
老么膽子小,變身總是忘了藏尾巴。四兄弟一個比一個靠不住,幸而還有一個不拘泥於世俗觀點的樂觀母親,她絲毫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們是窩囊廢,她有著無憑無據的信念,深信她的孩子終有一天足以繼承亡父衣缽,成為偉大的貍貓,也因此使她的孩子都得以做自己,這個有趣的母親是寶塚迷,常常變身為寶塚系的美男子,優雅的打撞球。
弁天學會法術後就一腳踢開老天狗紅玉,還隱隱造成天狗族群的對立分裂,而紅玉就是狸貓的老師,就這樣,在充滿鋼筋水泥的都市裏上演著三種生物的愛怨糾纏……
我們作夢的時候,通常並不覺得是在作夢,夢醒以前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現實。森見的作品刻意抽離了現實感,讀者很容易就會發現自己是在作夢,而非現實,他也刻意刻劃一個美好的世界藍圖,充滿了對青春歲月的追憶,對理想的憧憬與追尋,甚至對傳統的謳歌與禮讚,蘊含了京都特有的季節感和非現實感,但卻不流於虛浮或枯燥。
森見在另一本《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中這麼說:< 如今,我變成這種模樣,但話可要先說在前頭,我並不是一出生就這副德性。出生後不久的時候,我反而是純真無瑕的化身,據說我可愛得有如嬰兒時期的光源氏(《源氏物語》的主角),天真無邪的笑容令故鄉的山野充滿愛的光芒。反觀今天又是如何呢?如今的我即使笑,臉上也只有惡魔梅菲斯特(歌德《浮士德》一書中的主角)般不祥的笑容。我照著鏡子,感到憤怒。為什麼你會落得那種下場?這就是你當下的清算嗎?
《源氏物語》的主角是日本天皇桐壺帝之子,因天皇不希望他捲入宮廷鬥爭,因此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源氏」長得實在太美形了,據說容貌艷光照人、難以直視,遂有「光」的外號,「光源氏」即此而來。
歌德《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得依附於一個永不停止追尋真善美的精神心靈,透過不斷對那精神心靈的否定,把那股向上的力量向下拉,而後透過這每一次的下墜,他方能顯明他自己。浮士德因學術象牙塔的生命空虛,想藉助梅菲斯特讓人生重來一遍,他的目的是要重新找到意義;可是梅菲斯特讓浮士德生命重來,是為了否定這種意義。
鳥雀的絮語,植物的氣息,光影的斑駁,煙嵐的流動在在都可以淡化騷人墨客憂怨憤世的心情轉折,化解人生的悲苦哀愁,提升生命情境的高度。日文的「有頂天」是一種「狂喜」,足以讓你樂得放浪形骸、手足舞蹈、哇哈哈大笑!森見在嘻笑命題中特有的辯證,我們可以試想一個世界,沒有時間只有意象,其實已經蘊含了上列的元素,我們可以在短暫的時間錯置中,笑談我們的翻飛思緒,誠唯大喜與大悲得以啟示真理,如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 ~ 1931)所言
~~Today’s sorrow,Yesterday’s joy……~~
~~The bitterest thing in our today’s sorrow is the memory of our yesterday’s joy~~
亦如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 1861 ~ 1941)所言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