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字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例如湯顯祖玉茗堂臨川四夢,曹雪芹紅樓夢,在紅樓夢最終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的結語也有<> :

<說到心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而如古典詩詞中更不乏其例 :

 

李煜<憶江南> :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晏幾道<鷓鴣天> :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紅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杜牧<遣懷詩>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西洋文學也有李伯大夢的作品,最近我正在閱讀費茲傑羅的短篇小說集幻夢的殘片,封面上也題著 : <當永不休止的美夢醒來,剩下的只是無盡的孤寂。>

 

日本文學巨匠夏目漱石更在一百年前寫下《夢十夜》詭譎難懂的一書,他自己說希望在一百年後後人能解其謎團,果真在一百年後日本眾導演聚集一堂,想要以鏡頭為觀眾解開謎團。

 

 

 index_3.jpg 

 

《夢十夜》的十個夢分別反映了夏目漱石對親情,愛情,人生以及社會的深刻感悟,呈現了散文詩的意境,一種澄静透明的無意識世界,有許多不合理的人事物,很不容易懂。九十多歲的市川崑是《夢十夜》中最資深也最年長的導演展現了全片中最淡定的一種人生智慧,一個粗莽的武士走入斗室之中,和尚挑釁他: 既是武士就不可能不悟道,在短短的篇幅裡,講的就是武士如何在下一次鐘響之前悟道的過程,市川崑選擇以近乎默片的形式(其實有聲音,並非真正的默片)讓老和尚與武士簡單卻饒富禪意的對話以字幕卡的方式被顯示出來。古老的寺廟,幽深的廊,無法悟道的武士, 92歲老人通過影像留下疑問? 如此已足矣?(それでいいのだ)”最後的這一句是對白?亦或獨白?

 

 

1189262872_0.jpg  

 

日本人對<>有不同的見解,他們說<夢を見る><いやな夢を見た>

<夢に母を見た>而不說<夢を作る>,<看見夢>(見る)<作夢>(作る)的區還真是微妙不過不就是這樣嗎?要怎麼<>?不就是在某種狀態下<>?

 

還有認為發夢是因為人入睡後靈魂離開軀體,穿越時空,因而有人在現實中會驚覺在夢中曾經見過、經歷過的事情或事物,稱為既視感(きしかん),外來語(デジャービュ)源自法語,廣辭苑的解釋是<それまでも一度も経験したことがないのに、かつて経験したことがあるように感ずること>,意思是說至今為止,明明一次也沒有經驗過,卻好像以前有過經驗的。我自己是把<既視感>想成<似曾相識>(也不知是否貼切,姑妄言之),但這種感覺在現實中並不少見,常常聽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夢是有意識看無意識的一扇窗子。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夢解析的開山鼻祖。佛洛伊德對於夢的解析是以一種「回饋心理」的原則,因為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的苦悶與挫敗,現實生活上的不完滿與慾望的壓抑而形成「心理創傷」,於是有了想要在夢裡實現願望的企圖。

 

人的精神心理就像懸浮在海裡的冰山一樣,在表面顯現出來的「意識」只是冰山一角,而「心理創傷」其實是隱於海面之下被稱為「潛意識」或者「無意識」的部分。佛洛伊德認為夢是在冀求「性願望的滿足」,也就是他的有名的libido理論。

 

容格則超越了libido理論,他認為每個人的自我(ego)主導待人行事的方式,反而潛意識(unconscious)則扮演審視批判的角色,察覺自我的缺陷後,透過夢來作彌補。在容格「經典夢境」中,鳥類是具體化的靈魂,也是自由的欲求;飛行象徵信心、自由、超越。

 

他評價自己的夢:以前我們認為自我意識產生的種種體驗是確實存在的,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的目的就是要糾正這個觀念,它告訴我們從「另一面」看來,我們的無意識世界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的意識世界不過是一場夢幻,只是我們身在夢中,就會覺得它是真的。(不就是這樣嗎?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容格的個人無意識和它的情結相似於佛洛伊德的「心理創傷」,其中儲存著那些壓抑了、忘記了、或者疏忽了的經歷。可是,但容格特別提到「重感覺的情結」,他說這是「私人的心靈生活。」就是人對生命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感覺和察覺。

容格相信無意識還有更深更重要的一層,叫做集體無意識是與生俱來的、自己不知覺的、普遍人人都有的。他相信這些無意識原形存在於各種行為中,我們可從各種行為和夢境中找到它。他認為所有的原形都有一個積極的、可愛的、光明的、往上的一面,但也有「消極的、不可愛的、往下的一方面。」


他說 : <假若無意識的第一層就是地面,當我向下去,愈走得深入,景像就愈怪異、愈黑暗。我在洞中發現原始文化的剩餘事物,就是在我裡面的原始人,一個難得從正常意識接觸或了解的世界。原始人的心靈和動物的靈魂近似,正如史前時代,世界只有動物棲居,還未有人類佔領一樣。>

 

榮格的學說跟佛洛伊德的學說相比,思想較為模稜兩可,也就是說在進入精神深處的時候往往是有其模糊之處,所以他的深層心理學被視為是比較不科學的。但是我還是比較相信有一個難得從正常意識接觸或了解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