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松尾芭蕉<奥之細道>「日月百代之過客,行年亦為旅人」~~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

 

羅蘭‧巴特在「帝國的意象」(「帝國」係指日本,中譯本書名為「符號禪意東洋風」)一書中就文化層面,為日本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灌注了符號學的意義,常常引用松尾芭蕉或其他人的俳句,處處充滿玄機,看得出來羅蘭巴特正陷入崇拜東方文明的狂熱裡。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的評價毀譽各半,瞥開西方人對於東方人拿筷子之類的生活細節的驚嘆不談,我倒是很欣賞巴特對俳句的詮釋。

 

巴特寫到「寫作本身乃是一種悟(satori)」,悟創造了一種生命境界。他說:「俳句喚醒了欲望」,他對俳句的理解是:

 

「……俳句從來不描寫什麼,俳句藝術是反描寫的……」

 

「這個『自我』經過無數次的折射……一切俳句的那個共同體,就是一張綴滿珍珠的網,在這張網上,每一顆珍珠都反射出所有其他珍珠的光芒。……那裡並不存在著一個可以抓得住的中心……」

 

「俳句把我們從未碰過的那種事物提示給我們:我們從中認出一個沒有來源的複製品,一個沒有原因的事件,一個沒有主體的中心,一種沒有憑藉的語言。」

 

巴特認為這種「反射(或折射)效應」,是一種無起源、無中心的活動,「自我」的無限反射=「自我」的無限意象=「自我」的消失。

 

我認為這的確是松尾芭蕉亟欲達到的侘びさび的境界,所謂侘びさび雖然難以解說,但也就是一種閑寂雅趣,有名的例子如四周萬籟俱寂,青蛙<>一聲躍入池中。

 

芭蕉透過旅行,凝視自然與人生的流轉,他評價自己的紀行文章︰<似醉者之妄語,夢者之譫言。>芭蕉亦僧亦俗,他自認為是一個狂人,所以並不侷限於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具體記述,他說自己寫的是「意象的風景」、「山館野亭的苦愁」以及紀錄「在風雅的世界裡徘徊」的自己的影子。

 

有哲學家曾說過 :「文字終止之處,藝術才能真正開始!」

 

據說李白的<静夜思>英譯最好的是翁顯良氏,他不在靜夜(tranquil night)也不在思(thoughts)上打轉,而是直接意譯成<Nostalgia>(鄉愁),被認為是神來之筆。

 

《奧之細道》被認為最精采的有三部分,即松島、平泉、立石寺。

 

對於松島的美景,他無言以對,只寫下<松島、松島、ああ、松島>

 

 

 DSC03401.JPG

 DSC03399.JPG

 

芭蕉描繪「平泉」如下:

夏草啊

義經主從

夢之遺跡

(義經率忠義武士據守高館,然功名如一時之夢,遺跡亦化為草叢。)

 

 

DSC03589.JPG 

DSC03587.JPG

 DSC03588.JPG

 

芭蕉訪立石寺(山寺)是元祿二年(1689527日,立石寺為死者回歸之山,蟬從地下出生,最後回歸土地。芭蕉耳聞蟬鳴,感受到「寂靜」並非「寂寞」。立石寺也因芭蕉上述俳句而永垂不朽。

寂靜呀

滲入岩石

蟬之聲

 

 

DSC03621.JPG

 DSC03623.JPG

DSC03664.JPG

 DSC03665.JPG

 

DSC03714.JPG 

 

DSC03675.JPG 

DSC03676.JPG 

DSC03678.JPG 

DSC03679.JPG

DSC03681.JPG

 

「……俳句從來不描寫什麼……」誠哉斯言!

 

 

DSC03797.JPG

 DSC03799.JPG

DSC03809.JPG 

DSC03812.JPG

 DSC03817.JPG

 DSC03819.JPG

 DSC03821.JPG

 DSC03823.JPG

 DSC03826.JPG

DSC03830.JPG

 DSC03834.JPG

 DSC03833.JPG

DSC03894.JPG 

 DSC03910.JPG

 

img349.jpg img34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