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周日在偶然的機緣中結識敎易經的林老師,老師言談讓人覺得如沐春風,承蒙寄了一些關於修行方面的資訊,其中有一個短短幾分鐘題名為「笑」的影片,主要介紹「笑」有益於健康,當然每天早上醒來看到燦爛的陽光,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能夠在這世間繼續修行,這不就是值得開心了嗎?我突然聯想到一些其他的想法,因以成文。

「笑」意味著什麼呢?小嬰兒吃飽了睡足了應該就會發出純真無邪的笑容,情人之間眉目傳情,嘴角之間應該會盪漾著微微笑意,友人之間的會心一笑等等,一般人大概就是看到有趣的人事物就會開心,也可能會笑得前仰後翻,最極端就是「笑得眼淚都掉了出來」;可是哲學家就會去分析人類的本性,柏格森的<笑>一書中分析「若去除人性就看不到可笑的部份」、「集團的笑」、「懲罰的笑」等等。

  例如猴子戴著帽子叨著香煙出現時,大家就會哈哈大笑,並不是笑那一根菸或那一頂帽子,而是帽子應該戴在人類的頭上,煙是人抽的,猴子的模仿就是笑點,這就是所謂「若去除人性就看不到可笑的部份」。「集團的笑」比較易於理解,較老年齡層的人對於年輕人喜歡的綜藝節目可能並不覺得有趣。「懲罰的笑」就是惡作劇囉,當椅子被設計過,而要去做的人並不知曉,因而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定是引起哄堂大笑。如果大家一起做一件事就沒有違反規則的問題,如果你想獨自脫離團體而且一不小心掉入井裡,就會成為懲罰的對象而遭訕笑,所以柏格森說「笑是某種社會行為的要求」。

  哲學一直是喜劇嘲弄的對象,所以才有19世紀柏格森的對喜劇的反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主張並且各自表述,義大利諧歌劇泰斗羅塞里尼的作品<布魯斯基諾先生>是使用惡作劇手法的典型例子,他將男低音的旋律故意寫得很高,女高音的旋律則全都寫在低音域裡;在莊嚴肅穆的送葬行列卻插入小把戲,使整個曲子滑稽不堪

Il signor Bruschino - Ouverture <布魯斯基諾先生>

 

二十一歲的羅西尼已是舉世聞名的作曲家,其因素不外乎是他的旋律。華格納寫道:「羅西尼無視於前人所留下的浩帙繁卷,反而轉身諦聽百姓口中沒有樂譜的天然歌聲。他穿越過重重浮濫的技巧,所聽到的天籟為世人所罕聞。坦蕩、悅耳,而且是絕對旋律性的旋律,也就是說,讓旋律保持純然的旋律,絕不攙雜其他的成分」。

  羅西尼第一齣登上舞台的歌劇是<婚姻契約>,1810年於威尼斯上演,描述18世纪英國小鎮的一個磨房主人,從一個加拿大商人Slook得到一個空白的婚约。 雖然相當驚奇但還是打算代表他的女兒屁股接受合同。而當屁股和她身無分文的戀人Milfort聽說此事便發誓奮戰。最後Milfort做了Slook的繼承人並且贏得婚姻。羅西尼音樂的大膽張致,亢揚的精神,壓抑不住的幽默,以及其所展現的個性,使得此劇一出即與其他庸碌之作有別。

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婚姻契約>

  <婚姻契約>

7.jpg 

 

 

   羅西尼還有一齣歌劇是大家較為熟悉的,<塞維里亞的理髮師>描述年輕的公爵為了追求美麗的羅吉娜,特地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好接近心愛的女郎,為了壯膽,公爵還找了當地的「萬事通」——理髮師費加洛來幫忙,最終贏得羅吉娜的芳心。

<塞維里亞的理髮師>

 6.jpg

The Barber of Seville <塞維里亞的理髮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