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文中有「一期一會」的說法,一期乃人的一生,一會則為只有一次的邂逅,人生中的相逢只是當時的一期一會,絕無同樣的兩次。2004至2006年曾三度客居英國的倫敦、諾丁漢(Nottingham)、新堡(Newcastle),並非為了旅遊,也並未有所計劃或先做功課,但得閒時出去走走,大都隨興而已。2004年年底有一天在諾丁漢搭公車外出,卻無意中發現經過的Newstead Abbey是詩人拜倫(Lord Byron)繼承了叔父的遺產,曾經住過6年的地方,但詩人不善理財揮霍無度,最後把它給賣掉了,雖幾經易手,現在此地仍保留當年詩人住居的樣子,因為時值冬天,並未開放,但我還是留連許久,但並不孤單,遠遠地另有一陌生人也默默地、若有所思地走著……

2006年年初,走在愛丁堡一僻靜的小巷,偶一抬頭,看到「The Writers’ Museum」的標誌,並未懷有特殊期待的隨意看看,但其中陳列的三位作家當中卻有我所喜愛的彭斯(Robert Burns),我並未特別去到艾爾(Ayr)的彭斯小屋或紀念館,卻無意中在愛丁堡的小巷巧遇。

即使作為大不列顛的一部份,蘇格蘭仍保有高度的自我認同,司各特(Walter Scott)的騎士浪漫小說(如撒克遜劫後英雄傳)、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冒險故事(如金銀島),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的詩歌,都是重構蘇格蘭民族認同的文化養分,「The Writers’ Museum」所陳列的就是這三位作家。如果你對彭斯不熟悉,但你一定聽過每年鳳凰花開時節,各個校園一定會傳出的<驪歌>(Auld Lang Syne),Auld Lang Syne, 這首曲子的英文唸法是「歐─蘭─桑」,意思是good old days( 美好往日), 歌詞就是彭斯在1788年的12月17日填寫的,當時距離西洋人最重視的耶誕節還有一個星期,急景凋年之際,受到老友相聚的歡欣氣氛感染,一向就很熱中採集蘇格蘭民謠的他,突然想起蘇格蘭語Auld Lang Syne最適合表達這種心情,就在填詞的同時,他也將一首耳熟能詳的蘇格蘭民謠重新改編成曲。Auld Lang Syne這首曲子在電影《魂斷藍橋》中動人心弦。

有一段以蘇格蘭風笛演奏的<驪歌>可以上去聽聽:http://www.maybole.org/community/organisations/afo/auldlangsynebagpipes.mp3

彭斯另一首詩作〈一朵紅紅的玫瑰〉(A Red, Red Rose)很動人,在此摘錄其中一段:

啊,我的愛人像朵紅紅的玫瑰,

六月裡迎風初開;

啊,我的愛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諧。

我的好姑娘,妳有多麼美,

我的情也有多麼深。

我將永遠愛妳,親愛的,

直到大海乾枯水流盡。

 

Europe photo 107.jpg  

DSC03198.JPG 

3606202891_3419ff425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