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耽溺於哲學,但卻始終不是流著正統學術血液的學徒,也並未遇上刻骨銘心的思想啟蒙。在文史思潮上倒是有著能深度對話,亦師亦友的精采人物,也的確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而,耽溺於哲學,究竟所為何來?有這麼一個老掉牙的笑話:

一位哲學系畢業生遍尋工作不著,一日途經動物園看到徵人啟事,原來動物園 的獅子病了,臨時需要一位人員假扮獅子,他接受了,可是當他被送進籠子時,發現裡邊已經有一隻老虎,這簡直是嚇得他直打哆嗦,沒想到老虎開口說話了:「別擔心!我也是人!」一聊之下老虎也是哲學系畢業生。(不會有人來打我吧?!)奇怪的是哲學真的是我得以安身立命之所在。

我的第一個哲學啟蒙是天台的「一心三觀」,就是三個悟道的看法:(這才真是欠揍哩!)

 ()假觀:世間的客觀事物森羅萬象,僅以感官照實際的樣子來看,其實只是假象並不具永恆性的看法,大地的廣葇如以大宇宙來衡量,也不過渺如滄海之一粟,因此金剛經才會有「一切現象界之相,皆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雷一般,均屬於假的存在。」

 ()空觀:相對於現象界的形而上世界,是無法以感官或肉眼來認識的,人的「心的本體」是無形無色的,此乃「空觀」。

 ()中觀:假觀的肯定是唯物論,空觀的固執就是唯心論,執著於剎那的存在是不正確的看法,若完全否定現象界的形、色、物也是錯誤的。「現象」與本體」應該是「二 是以一    而存」,失去了「現象」就無「本體」的存在,有「本體」也才有「現象界」的差別象,中觀不偏執於任何一方。

最能表達中道意涵的是《中論》第二十四品第十八頌:「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以及第十九頌:「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也才真是我研讀哲學的入門。

只因尚未妥協,還有追尋,遂煉丹~~~沒有寶劍祭壇,沒有爐香嬝嬝,唯有煉丹在字裡行間。

某些時候也煉丹在松濤竹韻、鳥囀蟲鳴;在海天之蔚藍,花木之織錦。

前幾日雨下得滴滴答答,忽冷忽熱讓人哆哆嗦嗦的;但是灰灰濛濛的天氣,卻也掩不住該有的生命春色。有些事情不知不覺會約定成俗,摘甜桃也不知從何時起成為每年必行儀式之一。周末眾親友一大票人浩浩蕩蕩先登了山然後去摘甜桃。

山,從來就以或大或小各種姿態壯麗展現,一切遵循大自然的節奏,走在山裏的自己,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如此渺小。但是徜徉在風中,耳畔有婉轉的鳥語,迎面有輕拂的清風,身旁偶有清澈的水流潺潺流淌而過……

漫步山林,葉落輕柔,腳踩樹枝折斷,鳥語婉轉或長嘯響亮,加上自己的呼吸節奏,在靜謐充滿濕意的空氣裡,這些都是天籟。「只有走路才能思考」 / 盧梭

看、聼、想和走,生理、心理和思維互動,什麼才是真實?「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

回程時,也許是桃的香甜吧!一隻黃蝶在我將要關起車窗的剎那,輕盈翩然地溜了進來,飛高飛低,或快或慢……帶著從天而降的小小驚喜,混雜著不確定是夢是醒的遊離……說不出所以然的原因,自己濕了眼眶。是的,偶爾仍會被無法預期的一種思緒牽引…… 

  

相片08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