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幾天看《步步驚心》, 原本猶豫著,覺得難以花那麼多時間去做這件事。

一位在歷史領域中很活躍的朋友告訴我,桐華是從深宮女子的視角而不是男人的眼光來看宮廷政治鬥爭,作者也表明了是虛構小說,任人裝扮,但對於各皇子的性格卻有些考察,因此絲絲入扣、合情合理。 如是,我前所未有的在幾天內看完了一部電視劇。

我想,未成熟的人能為一樁理想一個熱望而死,死而無悔。但一個成熟了的人則是能夠有耐性地將生命拖到盡頭,所謂「練達」必須歷練明暗兩個世界,方能練就。若曦是這樣的人,因而得以從她的視角來看<九子奪嫡>這一場宮廷政治鬥爭,編劇活化了每一場景、每一人物,這個戲真的不平庸。

當然,言情小說的主題是「愛情」,愛情使人能夠忍受一切,使人狂亂,使人癡醉。

「愛」與「情」(Love and Passion) 都是非常強烈的感覺,或者說是「愛情」和「激情」都是非常強烈的感覺。但激情比較起來只是一種狀態,一種暫時性的狂喜和興奮,比較上只是屬於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的變化,感覺良好的內啡肽被釋放,它並無法持久。而愛情是生活的狀態,真正的愛情是永恆的,真正的愛情是一定要通過時間的考驗,是一個偉大的人所參與的長期承諾。

我鋪陳了「愛情」和「激情」的微妙差別,因為我想桐華是描繪了偉大的愛情。眾阿哥們與若曦彼此之間重然諾,互相扶持,情緻隱約卻極為深重,而這一點也是後來雍正與若曦決絕的緣由之一,若曦到了遵化,無限感慨。

納蘭容若千古詩筆,將這分外蒼涼的感慨刻劃得細膩入微: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但是,更令人怵目驚心的是 :

捨死亡,世上有哪樣東西堪稱真實 ?

人,除了一無所有,還是一無所有。

返回現代的若曦,在一個清代文物展覽館中,有一位酷似四阿哥的現代男子經過,若曦見他後流淚不語,這位男子問:我們認識嗎?

遵化的十四爺府第,一進門即是令人觸目驚心的<春歸無覓處>的橫匾,應該就是預告了若曦芳魂飄渺,化為一縷輕煙。《步步驚心》劇中的場景、古玩都是很考究的,細微處就如窗櫺隨時洩入的光影也很令人驚艷,我最喜那些對聯橫匾等等,可惜無法一一記住,就是這個<春歸無覓處>入目難忘。也很訝異吳奇隆的演技,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小虎隊>。他把孤獨地經歷著對若曦<難可與言>亦<無與為言>的雍正真是詮釋得很好。

「雍正奪嫡」、「太后下嫁」、「順治出家」並稱「清宮三大疑案」。雍正四十五歲即位,他不像八爺胤禩因爭奪意圖過於明顯而被康熙斥責疏遠;他是表面不問時事,沉迷釋教道教看似閒人,實則暗中與年羹堯與隆科多交往,加強自己的勢力,同時向父親表現孝順,且在治理黃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以來最傑出的政績成就,贏得康熙的信任,這些都是史實,但其即位經過至今仍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雍正即帝位後對兄弟用各種方式進行迫害,心狠手辣是他最為負面的傳聞,但他的做事魄力則是令人擊節讚賞的。他的統治風格雖然嚴苛,但他致力於財政改革,將不合法的稅捐、例規納入正常體制,並用這些錢來增加官員的薪俸(養廉銀),以整治貪腐帶來的弊端。密摺制度是皇帝有效掌握地方情勢、吏治、盜賊叛亂等情報的統治工具,雍正每天親自拆閱這些奏摺,往往挑燭工作至凌晨一兩點。他一生中總共批閱大臣的奏摺超過千萬字,或是長篇累牘,或是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看過這些奏摺,絕對無法否認他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 。

http://bbs.voc.com.cn/archiver/tid-3981290.html

作者給了雍正血肉之軀,也給了他人性,很有一番意思,很有幾分可愛之處。善惡好壞本非絕對,人有時候在某方面很慈悲,在另一方面卻顯露出殘暴。人性是好好壞壞、曲曲折折的。人生的一切事情絕對無法單化為一條小徑,人們的思想行為生活也絕不可能只遵照一個簡易的模式,都朝著同樣的這條小徑走。

我們往往注視著自己的表相,以為那就是自己,這種思維其實過度平面化,唯有在四無依傍的空茫中,在墜入迷離如夢的凝結的時間中,才有可能悄然遇見從來不曾真正凝視過的自己;某種蟄伏的生命底藴才有可能在瞬間綻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