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一事無成,心中凜然。

生命裡似乎有一股無可抗拒的悲劇力量,以無比的冷酷否定一切,在最失意的時候,勢必為自己找到解脫的法門,恢復內心的平靜。研究佛學並非空無,孤獨,放棄,而是以冷漠凝定的眼光俯視人間,卑視苦難和虛無,回答生命的挑戰。

近日讀《李叔同說佛》以及龔自珍《已亥雜詩》,有些篇章縈繞我心,歷久不散…

弘一大師根據古人詩:“一事無成人漸老”以及清初吳梅村臨終的絕命詞:“一錢不值何消說”的兩個“一”字,自己起了一個名字 ------“二一老人”。 /<在南閩十年之夢影>

眾所周知弘一大師李叔同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金石各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藝術全才,而離俗二十餘載,持律謹嚴,芒鞋破衲,雲遊四方。生平不樂名聞,不受供養,不蓄徒眾,不作住持;雖聲望日隆,而退抑彌甚,自責彌嚴,乃是近代佛教史上傑出的高僧。雖自謙“二一老人”,實則更見其虛懷若谷。

這個所謂“一事無成人漸老”, “一錢不值何消說”,倒真是我這個平凡人衷心的浩歎,無限的感慨。

大師還提到「大慚愧心」,他說 : 「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發大慚愧 ! 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 ! 一個人如果事情做完滿了,那麼這個人就會心滿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長他貢高我慢的念頭,生出種種的過失來 ! 所以還是不去希望完滿的好 ! 不論什麼事,總希望他失敗,失敗才會發大慚愧 !」

人生不可能完美,有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未濟終焉心飄渺

萬事都從缺陷好  

吟到夕陽山外山

古今誰免餘情繞

 

龔自珍這首詩表達了人生不可能完美,也因弘一大師晚年引以自況而聞名。這是他對南普陀寺養正院同學作了<最後之□□>的講學,先說了「…….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了!」的類似訣別之詞,又自謂與養正院諸位同學,相處四年之久,有點不能忘情; 乃以龔自珍《已亥雜詩》作臨別贈言。

龔自珍號定庵(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道光進士,他曾支援林則徐禁煙,建議加強戰備。其為文縱橫,自成一家,詩風瑰麗奇肆,輯有《龔自珍全集》。

 

狂禪辟盡禮天台

掉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枉譯此經來。

/《已亥雜詩78》

 

以上詩句是一八三七年,龔自珍在九月二十三日夜,所記錄的開悟後的欣喜之情,他說自己是「不寐,披衣起,菊影在扉,忽證法華三昧。」證諸天台智者大師,拜法華經一十八載而得悟,此「忽證」其實是經過一番苦功。

 一八三七年,龔自珍四十六歲。其實他從一八二0年二十九歲時,詩中即有「我欲收狂漸向禪」, 「一卷金經香一炷,懺君自懺法無邊」之句。一八三三年四十二歲時,他接觸了天台宗,天台教理似乎更能滿足他對佛教知識的探求,也因此四處搜求有關天台書籍,他說:「自達摩至惠能,有出於吾天台宗之外者乎?」

遙想當年,也曾發願禮天台探索中觀,然俗務繁瑣,一事無成,才真是要發大慚愧心 :

 

吟罷江山氣不靈

萬千種話一燈青

忽然擱筆無言說

重禮天台七卷經”

/《已亥雜詩315》

 

弘一大師書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