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物語》為平安初期「歌物語」的代表作品是為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全書以平安時期一位年輕的貴族公子「在原業平」為主角敘述其一生的愛情故事和官場生活的遭遇併及男性之間的友誼,有一百四十五段記事,最近讀了第63段<九十九髮>(つくもがみ),頗有所感。

 <九十九髮>中的老仍夢想著邂逅美男子,一般而言對於自己並不鍾情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渴望的,可是業平卻無分別心,以一己之體貼得遂老之願,詠出這樣的詩歌 : 

百缺一兮九九髮

老嫗深情戀我心

面影彷彿兮見出沒

年長的老嫗卻仍執念不息 :

鋪宅褥兮偏衣袖

不見戀人自張羅

今宵獨寢兮怨依舊

百鬼夜行繪卷中講到有付喪神,乃從經年累月的陳舊器具中產生,可變化成各種形態。付喪神語源來自九十九髮即指年長的老嫗,毋寧說付喪神是人類本身的執念的化身。

道元禪師曾言<夢中說夢處,是為佛祖國。>,還詠唱過<髮根沉重,紊亂之夢,述說本末真偽。>此<髮>為《伊勢物語》中的<九十九髮>之老婦人的白髮。本末為人的一生,連黑髮皆白,豈非猶如夢境 ? 只能不求諸於外,反而是要努力邂逅自己,看的自己和被看的自己合而為一。

「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妙玉是《紅樓夢》中大觀園櫳翠庵的年輕女尼,才貌不在黛玉之下。當黛玉、賈母、熙鳳相繼逝去;寶玉娶寶釵;探春遠嫁……賈家逐漸敗落,大觀園也逐漸荒廢時,在一天深夜被飛簷走壁的強盜劫走,從此落入強盜之手,不知所終。半生的修煉,付之東流。「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仔細探究,妙玉一直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當初帶髮修行時,家裡帶來隨身服侍的就有三人,到了大觀園服侍的更增加到幾十人。她日常喝茶用的杯子名叫綠玉鬥,而沏茶用的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用花甕封上口深埋地下,五年後方取出來沏茶。

《紅樓夢》書中更兩次維妙維肖地寫出了妙玉見到寶玉時的驚喜、羞澀、激動;也寫她夜晚獨自憑欄想起寶玉,不覺心跳耳熱,走火入魔,一時鬧得滿城風雨,賈府上下無人不知。但其中的原因,只有惜春知曉,當消息傳到惜春的耳中時,這位自幼就要當尼姑,最終真的當了尼姑的賈府的四小姐想著<妙玉雖然潔淨,畢竟塵緣未斷……>,要換成是自己則<一念不生,萬念俱寂」。比起妙玉自不可同日而語。

金陵十二冊正冊中是這樣評判妙玉的:「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曹雪芹道盡對妙玉惋惜之情,然此<何曾潔>、<未必空>毋寧說亦乃妙玉本身執念所致。

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是從關係之中認識,就是從二元的落差中認識,二元的思維模式其結構是相對的,也就是所謂的分別心。一切的事物都是心的詮釋,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而是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詮釋。如果能夠體認在二元中不是二元,也就是超越物相,超越自我的制約無分別心地活著,才是真實地活著。

07dy0.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