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意中在《給茱麗葉的信》這個片子看到久違了的英國演員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我一向不太好奇外界的動靜,看電影看書都是隨興之所至,所以事先並不知道這個片子有凡妮莎,突然一眼看到還真是欣喜萬分。雖然她的臉龐頸項都已經刻劃上歲月的痕跡,但那種脫俗出眾的優雅氣質仍然深深吸引住我的眼光。電影中,當她和羅倫佐睽違50年再次相見時,昔日戀人仍溫柔地稱她<我的美人>,凡妮莎60好幾了吧,但我卻覺得還是很有說服力。

其實這並不是一部多麼了不得的電影,其一是因為凡妮莎,其二是我在前幾年曾旅行拜訪過義大利的維羅納,對那個茱麗葉的陽台和那一面斑駁的牆還蠻有感覺的,其三則是自己其實也曾做過類似的事情(類似而已),投射作用讓我喜歡這個片子。

第一次看到凡妮莎是在電影《鳳宮劫美錄,Camelot 》中,這是一部講亞瑟王與他的圓桌武士的故事,凡妮莎所飾演的皇后因為與圓桌武士蘭思洛的戀情,最後進入修道院。還記得片尾有一幕亞瑟王癡癡地遠眺修道院,喃喃自語<我的愛人,為什麼你不能愛我?......>(約略如此,年代久遠,未經考證)。再往後則因為看了《春光乍洩,blow up》而著迷於她的美麗與優雅。

而在《達洛威夫人》當中,她像是活脫脫地從小說裡走出來人物,她的體態、語氣、眼神與一顰一笑,立體地刻劃出在歡愉興奮中所糾結的膽怯與厭倦,在世故外表下所包含的純真與柔弱,以及在光鮮華麗表象下所蘊藏的脆弱易碎。在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中,一般而言很少有好電影,更遑論《達洛威夫人》這部艱澀的小說 ! 雖然《達洛威夫人》整個故事只發生在早晨到午夜的一天之中,情節主軸也只是以達洛威夫人決定親自出門買花開頭,並以她所舉辦的派對結尾。但是要將維吉尼亞.吳爾芙((Vriginia Woolf1882-1941)意識流的時間流動感,尤其是要將那在語言文字之外的意境成功地影像化,簡直是難上加難。

吳爾芙文字中心靈意識的跳躍,導演在電影中是透過蒙太奇的技巧來表達,而小說中零亂細碎的往事片段,則透過每個角色「現在」的生活,觸動對「往日」生活的記憶,對比出歲月逝去、年華易老的喟嘆,當一切匯集到最終的盛宴上時,無人能跳脫出那種直掏人心的感觸,飄忽無法捕捉的感傷。無疑地,是因為有凡妮莎這個靈魂人物,也才有這部精采絕倫不可思議的好電影。

我要說的是 : 生命分分秒秒中的喜怒哀樂,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來來去去,永不停歇,其實是令人無法忍受;而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渺小,生活中只為瑣碎煩心,其實是如影隨形。也因此難免設想能在現實的殘酷中,發現美好,發現快樂,哪怕這些時刻稍縱即逝、或甚至不及想像中的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