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上人間厭凋零/曉風摧花率先落

~~三島由紀夫~~

******

人生像旅行,像火車在軌道上的流動;生活中不經意的浮光掠影只偶爾在縫隙間閃動,其實難以停駐。個人的心路歷程往往也是無意識的流動,不知不覺地,隨風而逝。偶爾會撿拾到一些靈光閃動,其實更多的是四顧蒼茫,飄然無寄。

週末看了有關中外名人的人生苦旅,描述三十五段璀璨卻嘎然寂滅的人生,覺得真是怵目驚心!

如果說要在文學作品中找出一個最典型的陰暗人格,那就非以<<人間失格>>裡的大庭葉藏莫屬了。

<<人間失格>>意即失去做為人的資格,可說是太宰治的半自傳作品,其中蘊藏了自溺、疏離卻不乏溫柔的個性,當然還有日本櫻花美學的傳統,選擇在最美麗的時候凋謝。太宰治出身青森縣,曾就讀弘前高校,「沒見過弘前城的櫻花,不能輕易使用『日本第一』這個形容詞」,弘前城的絕美櫻花應該是他的腦海中深深的烙印 !

他虛擬了大庭葉藏這個人物,行為總是與他內心的想法疏離,對任何人都無法產生親切感,但是大部分的時間他並不直接表現出對人的厭惡,反而用耍寶般的玩笑迎合別人,這雙重的疏離造成他內心的巨大苦痛。他在世間掙扎卻又不斷耽溺酒色,其實也就是太宰治的人生寫照。

太宰治從19歲開始有尋死念頭後多次自殺,最終在39歲時跟情人山崎富榮用紅色繩子捆綁在一起投水身亡。去年<<人間失格>>開拍電影,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導演戰戰兢兢地說 : <我們不能失格,我們要合格>;這也是歌德發現德國青年們陶醉於維特時的告誡:「做個堂堂正正的男子,不要步我後塵」。

******

高中時代我開始閱讀三島由紀夫的小說,真的能夠體會他的博大精深則是近年的事了。

慘綠少年時代一直憧憬三島筆下的金閣寺。三島在小說中描述了冬天、春天不同時候金閣的美,他是這樣描寫心目中的金閣:「眺望對面的小山。承受著夕照的翠綠的山腰,恍如在原野中央豎起的一扇金屏風。目睹這番景象,我就聯想起金閣來了。」但對於這個心目中具備超然的、永恆的美的金閣,小說中的主角選擇了極端,燒掉了它,使金閣寺成為一種超脫於世俗之外的一種美...

我的最愛是其最後遺作<<豐饒之海四部曲>>,其中最為驚艷的是第四部曲<<天人五衰>>的結尾 :

當本多去月修寺見聰子的時候,已成為月修寺住持的聰子說:「會不會是從來就沒有這麼一個人(指松枝清顯)呢?會不會本多先生以為存在,然而實際上,從一開始時這個人就完全不存在呢?」本多如墜雲霧:「……那麼,說不定,就連這個我……」住持的眼睛略為用力地盯住本多:「那也是因心而異罷了。」

到頭來,油然而生的只是月修寺的庭園所傳遞出來的感覺 :

「這是一座別無奇巧的庭院,顯得優雅、明快而開闊,唯有數念珠般的蟬聲在這裡回響。此後再不聞任何聲音,一派寂寥。園裡一無所有,本多想,自己來到既無記憶、又別無他物的地方。庭院沐浴著夏日無盡的陽光,悄無聲息……」

三島由紀夫就是在完成如上述最後一章後,19701125日上午闖入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總監部演出那血淋淋的一幕。他的作品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結構又結構,可是卻以一個動作,輕而易舉地解構了自己前半生所孜孜矻矻經營的一切 ! 以最熾烈之姿訣別人世 !

******

自從第一次看到顧城的詩 :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尋找光明>,語言如此簡潔,形式如此簡單,我隨即為之吸引,有如打開一扇窗戶,清風徐徐吹來。後來所讀到的顧城的詩,率皆如此,他從不寫自己感知不到的東西。

鳥兒在疾風中/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缩/而聳起的背脊

~~<弧線>~~~

<朦朧詩>是中國1970年末開始出現的一種文學思潮,運用詩中意象反映人性的反思。意象本身就是超越了公式化了的語言,顧城這種並列形式的寫作方式類似於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有其獨具的藝術風格,所以才能以所謂<朦朧詩>吹縐一池春水,受到大家的喜愛。

閱讀顧城喚起我許多沉寂的記憶,身陷十丈紅塵,往往遺忘自己的純真,年華逝去,顧城的詩歌卻超越了時間和空間,兀自翩翩起舞……

詩人的愛是熱烈的,否則不足以成為其詩人。顧城說過愛情是詩歌,詩歌是愛情;1979年顧城和謝燁在火車上邂逅而後結婚移居紐西蘭;1986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女學生李英成為第三者,顧城並且將她接到紐西蘭同住,謝燁也容忍了三人世界,這是一段悖理的愛恨情愁,後來二女都無法忍受他的瘋狂而相繼求去。19939月,謝燁收拾行裝,準備由奧克蘭前往德國,在衝突中謝燁受傷倒地,顧城隨即自縊身亡,謝燁在送醫院途中死去。許多人認為只有謝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和犧牲品,控訴他殺妻殉葬太殘忍。

的確顧城的悲劇是自己造成的。但是顧城在屬於自己的封閉的詩歌世界,永遠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他的自絕是因為逃離出詩歌那個彼世界,而進入了現實此世界,因而深感陌生,恐懼,無助,死亡也因而成為唯一的出路。我寧可這麼相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