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川中島,指的是長野北方的犀川及南方的千曲川之間所沖積出來的一塊小島。對武田信玄而言,如果川中島被上杉謙信奪走,將會使自己的背後受到威脅;而對謙信來說,川中島這塊距離越後春日山城不到60公里遠的土地,是阻擋信玄攻勢的防波堤。

   

DSC04261.JPG 

 川中島之戰前後共有5回。其中的3回兩軍只是隔著川中島互相對峙而已。川中島會戰中戰況最為激烈的,是永祿4年(1561年)910日第四次的會戰;一般所說的川中島會戰,指的就是這次戰役。

  

謙信有13千餘的軍隊,而在南方的千曲川東岸的松代一地,有著武田守備國境的城池海津城。謙信留下5千人的後備軍,率領其餘的8千軍布陣在千曲川對岸的妻女山。

 

map01.jpg 

 

DSC04000.JPG 

 

謙信出現的警報立刻由海津城的烽火傳達給在甲府的信玄,信玄的甲州軍到達鹽崎(妻女山的西南4公里處,距海津城約4公里)駐兵,觀察謙信的動靜。信玄原本的計劃是以海津城為餌引誘越軍,再從背後將之一網打盡。但根據海津城來的情報,越軍在山裡挖掘了二、三重的壕溝,伐取林木建築柵欄,並在其中搭建小屋,一副正在準備持久戰的樣子。以用兵神速聞名的謙信竟沒有立刻攻城,而在山裡築起城塞,像是正在等待著信玄援軍的到來的樣子。

 

DSC04272.JPG 

DSC04270.JPG

 DSC04269.JPG

 

無法推知謙信據守在妻女山意圖的信玄改將大軍駐紮在茶臼山。想要切斷留在善光寺的越後後備軍與妻女山本軍之間的連絡;如此一來,謙信也非採取行動不可,然而謙信依然沒有任何行動。無奈的信玄最後決定採用有名的「啄木鳥戰法」。由高阪彈正所率領的先鋒12千軍夜襲妻女山的西南後側,將上杉軍追向川中島,在川中島則有著信玄的八千軍在埋伏等待著,然後就此將上杉軍一網打盡;就如同啄木鳥啄樹的另一端,將蟲兒嚇出洞口後再將之吞食一般。

 

就在計劃實行的前一天傍晚,在妻女山山頂偵查的謙信由敵陣中比平日要多的炊煙以及人馬不穩的浮動氣氛中查知敵人就要有所行動了。他在妻女山固守了20日之久,所等待的就是這個時機。謙信在當晚留下約百人的勇將,在妻女山的各處燃起篝火,好讓武田軍以為主力軍還在山上,然後在11時左右率領全軍下了妻女山,經過淺灘越過千曲川。

 

謙信將部隊分成四波,命令參與第一波猛攻的將士休息,命甘糟景持率領第二波猛攻。柿崎景家的第三波隊待命。這種將部隊分波進攻,輪流休息的戰法名曰:「車懸之陣」。這種戰法可以避免讓精疲力盡的士兵到前線去送死,有效減少己方戰士傷亡。

 

朝陽昇起,預料之外的敵軍赫然出現在信玄眼前,兩軍陷入大混戰中,戰況遲遲無法有決定性的突破,感到焦躁的謙信隻身殺進信玄軍中,找到信玄的本陣,向坐在陣中的信玄砍了三刀。信玄則舉起軍配(指揮用的鐵扇)抵擋,在軍配上留下了七道刀痕。這就是川中島會戰中有名的「三太刀七太刀」。其中一刀砍入信玄的肩膀,謙信雖然希望能在此分出勝負,無奈信玄的側近已驅前保駕,謙信只有策馬離去。上杉謙信從此有了日本戰國「軍神」之稱號。

 

DSC04260.JPG 

 

f_1305749_1.jpg

 DSC04263.JPG

 DSC04259.JPG

 

川中島會戰是日本戰國時代早期的戰爭,也是死傷率最高的一場會戰。上杉軍死傷率72%,大部分是撤退時因激流溺死;武田軍人數是上杉軍的2倍,死傷率卻高達88%,上杉軍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一般。雖然武田傷亡看起來比較多,但是武田保住了海津城,讓上杉再也無法向南方擴張領土。武田則靠著海津城的屏障,向南侵攻駿河國,大肆擴張。

 

武田和上杉儘管彼此忌憚,卻也惺惺相惜。當武田和今川氏交戰,今川企圖聯合上杉謙信停止供鹽給甲斐百姓時,上杉斷然拒絕。而後當武田信玄的死訊傳出,謙信扼腕嘆息:「失吾好敵手矣,爾後有此英雄男子乎!」此亦可視為歷史上的美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