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出發到新潟又折回仙台,然後赴松島,平泉,山寺等地再回東京,也就是先走日本海岸再折回本州太平洋岸,其實我走了一個相反的路線,而當提筆時卻不知不覺寫起源義經,可以說是毫無章法。

 

japan.gif 

 

 

平泉是由東北地區的豪族藤原家族興建起來的居城,十二世紀藤原氏目睹戰爭的悲慘,政治遠景就是要建立佛教所說的佛國土,也就是沒有戰爭且豐饒的完美世界,也因此而在平泉創造了一個金碧輝煌的繁榮文化。從1094年起大約一個世紀,這裏實際上是整個東北地區的都城,後來藤原被貶,1189年平泉這座北方的都城與它的主人一起被毀於一旦,如今只剩下中尊寺和毛越寺可以憑吊往年榮華的遺跡。

 

DSC03514.JPG

 DSC03515.JPG

DSC03516.JPG 

DSC03521.JPG

DSC03543.JPG 

 

 

關是岩手縣南部的觀光勝地,是新幹線的主要停點,中尊寺及毛越寺在平泉町,旅客都要在一之關下車,轉換到平泉町的國鐵區間火車,平泉有循環巴士接送旅客到中尊寺及毛越寺。關山中尊寺及月見石碑的入口同時也是源義經衣川古戰場遺跡,相傳武藏坊弁慶就是在這裡直立往生,由此往東看可以遠眺高館丘陵,義經就是在高館引刀自裁。

 

DSC03523.JPG 

DSC03545.JPG 

DSC03555.JPG 

 

過了義經堂,穿過小叢林,左邊可以看到平泉地方的平原,右邊可以看到毛越寺大泉池的震山石,這裡的步道有松尾芭蕉的俳句的石碑,其中一句寫著:<夏草兵夢跡>,大意是說夏草啊!勇士功名都只是一場夢。在毛越寺每年五月仍然會在這裡舉辦俳句吟誦比賽,稱為曲水之宴,也會有源義經策馬東下的行列,重現當時源義經被兄長源賴朝追擊,而與藤源秀衡在平泉相會的情景。

 

DSC03587.JPG 

DSC03588.JPG

 DSC03589.JPG

 

拜觀路線是一條很陡峭的土石路,兩旁粗獷豪邁的櫸木林,每隔一段路段,就有幾座佛座或觀音堂、藥師堂、辨慶堂、不動堂、大日堂,除了中尊寺本坊外一共有十七個寺院如大德院、地藏院、琉璃光院等。從拜觀步道往山下走去,從山坡的路段可以看到平泉的安祥及花卷溫泉或大澤溫泉,也可看到約兩公里長的嚴美溪峽谷。

 

DSC03549.JPG 

DSC03552.JPG

DSC03562.JPG

 DSC03561.JPG

 DSC03566.JPG

 

中尊寺和毛越寺屬於天台宗的教派,由天台宗的高僧慈覺大師圓仁在850(約為唐太宗時期)所開創,開山本堂在毛越寺,建築在廣闊的境域上,埋葬著藤原最初三代領主的遺骸及淨土式庭園,有許多的大小佛堂修道場組成,雖然只有廢墟遺址,卻遺留著八,九世紀時日本平安時代的造園樣式的珍貴庭園,沿著小步道都有古舊的小木板細說著陳年往事。

 

DSC03528.JPG

 DSC03531.JPG

DSC03548.JPG 

 

1126年藤原清衡續建立了中尊寺、多寶塔、大阿彌陀堂、經藏與金色堂等40多座堂塔,不過1337年的火災,除了留下金色堂與經藏的一部份外,其它的堂塔都被燒毀了,但中尊寺仍是一座保存著許多國寶與重要文化財產的平安時代美術寶庫。藤原氏跟義經一樣追求著心中的理想淨土蓋了尊寺這令人感動的國寶級佛堂平泉產黃華麗無雙的金色堂金及夜光貝做裝飾松尾芭蕉在中尊寺寫出了「五月雨殘降,光堂」的句子

 

 DSC03524.JPG

 DSC03547.JPG

 

金色堂世界上最華麗的建築物之一,由檜木建造並全面鑲嵌黃金,牆壁上的金箔和塗漆柱子上鑲嵌的珍珠,於一九六二至六八年間按照原來的設計結構重新整建完成,金色堂有三十三個佛雕像,每個祠堂供奉阿彌佛,側立著觀音佛及藥師佛文殊菩薩等十一個佛座。 

 

平泉真是一個靜謐的鄉村,從到平泉,車窗外朗朗乾坤,源義經,弁慶埋骨於此,未嘗不是光風霽月,一片清明,就讓人生的種種缺憾還諸天地吧!

 

DSC03517.JPG 

DSC03527.JPG 

DSC03553.JPG

DSC03558.JPG

 

NHK大河劇[義經]由瀧澤秀明演出,很符合傳說中源義經俊美異常的形象,義經在日本歷史上活躍的歲月是從1180年同兄長源賴朝在駿河黃瀨川見面後,到1189年閏四月三十日在「衣川館」自殺,從22歲到31歲短短的8年半時間而已。但他颯爽風姿、薄命早逝,以及與靜御前之訣別,深深打動了日本人的心,使日本人對他的喜愛到了偏執狂的地步,甚至傳說義經並未戰死,輾轉經由北海道一帶逃到了中國北方的蒙古,威震中古歐亞的成吉思汗就是源義經化名的,這也真是過分離譜了。

 

1192729732.jpg

 1192729482.jpg

ap_F23_20081204055550587.jpg  

 

平泉藤原氏為了與平清盛爭鬥,蓄意培植源義經,由於義經在奧州成長,十分熟悉騎兵的作戰模式,對於戰術的要求以迅速、奇襲為主,開了騎兵隊戰術的先例;他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也講究戰袍的美觀,據說他的盔甲花俏得讓人不禁懷疑他的戰鬥力。司馬遼太郎在[鎌倉戰神---源義經]一書中,認為義經沒有受過正統的軍事教育,才能為人所不能為。

 

但源義經鋒芒盡露的結果就是讓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源賴朝誣以謀反之名,被迫一路晝伏夜行地逃亡至他成長的平泉,但少年時培育他的藤原秀衡已過世,據說不幸的義經曾經佇立凝望與後來芭蕉摘下斗笠為席眺望的北上川流水與山川,但藤原泰衡不敢得罪源賴朝,乃派兵夜襲源義經下榻的衣川行館,義經則以戰死於藤原泰衡家臣手下為恥,不願出戰,獨自進入佛堂中誦經,做自盡前的準備。

 

家臣們則為了保護主君能平靜赴死,抱著必死的覺悟,捨命決戰,傳說弁慶見大勢已去,入殿向正在誦經的源義經訣別,隨後重返戰場,揮刀如舞,敵軍則萬箭齊發,但弁慶仍長刀亂斬,狀貌駭人,隨後大刀一收,宛如佛教的仁王(護法金剛)塑像一般傲然而立,嘴角似笑未笑,身軀則不動如山(即著名的「弁慶立往生」)。誦完經的源義經回到寢室,手刃了隨之逃亡的妻女後引刀自裁,波瀾萬丈的31年生涯悲劇落幕。

 

日文中有ほうがんびいき(判官贔屓)之語,就是對於如義經這樣的失敗英雄(也就是弱者)的同情與疼惜,日本人迷戀由盛而衰,日漸黃昏的世事無常,諸行無常的感覺,這也是算一種<敗北的美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