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上書寫,就如同在臉上化妝,或者也可以說帶著臉譜或面具,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有時候是這麼想。

 

眾所週知威尼斯嘉年華稱為「面具節」,一副副精緻的「面具」是嘉年華真正的焦點,到處可見虛掩著眼睛、特別設計過的面具,面具藝術家的創作力,使得每個人的裝扮都是最特別的,讓你在面具下盡情享受一場忘我的歡樂時光。弔詭的是享受忘我時光為什麼非得在在面具下呢?

 

ap_F23_20090222090455453.jpg

 ap_F23_20090222084829921.jpg

img03_3.jpg img03_1.jpg

 

1990年代由庫柏利克編寫、製作及執導的<大開眼戒>一片,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嫚飾演一對人人稱羨的夫妻,克魯斯的醫生身份使他倆時常竄流於上流聚會中,但就在一次聖誕節的狂歡舞會後,倆人因酒精藥物作祟,妮可基嫚對老公告白心中對情慾的幻想,並透露精神上的出軌,克魯斯妒火中燒,造成接下來一連串的奇情冒險,其中就有一段帶著面具的盛大sex派對,似真似假,沒人能給劇中人一個合理的答案。這個<帶著面具>不也涵蓋著無窮的想像空間嗎?

 

中國南北朝和隋唐(西元420--907)樂舞節目裏就有了“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大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pic013-1.jpg

 pic013-2.jpg

 

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勇武善戰,卻因爲面相太柔美,據說一出場士兵甚至哈哈大笑,戰場上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像三國時的張飛,當陽橋頭大喝一聲,橋斷水流,嚇退曹兵。蘭陵王則適得其反,天生俊相不足威嚇敵人,後來他在木製的面具上雕出可怕的神態,塗抹上猙獰的色彩,讓敵人看上去就產生可怕的心理,加之他在交戰中勇猛無敵,於是,面貌和武藝統一起來,成為威懾敵人的一對法寶。

 

西元564年的冬天,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守城部隊已經彈盡糧絕,就在這危急的關頭,一員將軍率領了五百士兵衝向千軍萬馬的北周軍隊。這位將軍身穿鎧甲,手握利刃,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然而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臉部,他的臉上帶了一個面目猙獰的面具,看到叫人不寒而慄。這位將軍驍勇異常,加上他臉上的猙獰面具給敵人心理上的震撼,北周的軍隊竟然攔不住他。他因而殺出一條血路,衝到洛陽城下。此時的城內守軍已成驚弓之鳥,疑心有詐,不敢貿然打開城門。他們要求這位將軍摘下面具,他輕手一掀,露出俊美艷絕的容顏。正是蘭陵王高長恭。城中頓時歡聲四起,軍將打開城門一起衝出,北周軍大敗,這一場大戰史稱“邙山之戰”。史書這樣記載北周軍隊慘敗的樣子:“丟營棄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裏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北齊人非常敬慕蘭陵王的武勇﹐欽佩他取得的勝利﹐就摹仿他的動作﹐戴上面具﹐編出舞蹈﹐配上音樂歌曲﹐創作出《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女人愛美,所以化妝能夠發展成為一門終極藝術,而男人由於過度俊美,,無法發展武將的勇猛威嚴,所以必須佩帶兇惡的面具,這一點跟女人的化妝成為有趣的對比。除了北齊蘭陵王,例如宋朝狄青與西夏作戰時,勇猛非常,臨陣時常常是披髮戴銅面具,戰無不勝,西夏人驚為天神。

 

蘭陵王墓是北朝墓群之一,擁有頗具北方建築風格的碑樓、圍牆、古墓、碑亭,以及蘭陵王塑像等,碑身刻字是研究北朝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文獻資料。而蘭陵王的面具成為歌舞表演中的裝飾物以後﹐對後世戲曲人物臉部造型影響大,日本古典戲劇表演﹐也曾深受蘭陵王面具的影響﹐並至今保留著蘭陵王的面具。

 

 pic013-3.jpg

 

而如京劇臉譜則是從人物自然膚色的誇張描寫,發展為性格象徵的寓意。一般說來,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紫色象徵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金、銀二色,多用於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徵虛幻之感。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由於相互借鑒變化,因人物性格不同,部位的線條勾畫與色彩處理也就各異,使每個人物都富有各自的個性,而決不雷同。

 

blog上的書寫,至目前為止,有時候我認為是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