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病,是故我病>的場景

晉哀帝興寧二年(西元364年),京師修建瓦棺寺,當時顯貴捐款無人超過十萬,畫家顧愷之自簽供奉百萬錢,他命寺僧準備了一面牆壁,閉關一個月作畫,點睛之日,請眾僧向大德化緣布施,預計第一天收十萬錢,第二天五萬,第三天以後不計,可是開戶之後,這一堵壁畫是「光照一寺」,當下便得百萬。這個畫面之所以如此令人驚佩的原因,據說是他把維摩詰居士的病容畫到了「清贏示病之容、隱几忘言之狀」,連四百年後的大詩人杜甫見了都還說「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維摩詰經》為大乘佛典中的一部最有文學趣味的小說,如上述畫家用這故事作壁畫;詩人文人也用這故事作典故,維摩詰居士成為眾所周知的人物。

維摩詰精通大乘之道,慈心悲願有如大海般浩瀚無際,有一次,維摩詰為了方便引導世人,乃示現病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叫著。那些崇敬他的人都紛紛前來探病。他對這群訪客說:「我們的肉體正像泡沫的聚集,肉身也只不過像從業緣露出的一個影子。它像浮雲般,頃刻間會變化消失,也像閃電般片刻不留。諸位不要執著於像浮雲般捉摸不定的肉體,應該追求更永恒,並且充滿生命與光輝的佛身。」

訪客離去後,病房頃刻就寂靜下來,他在病床上想:「我現在生病痛苦,何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不來探望、安慰我呢?」其實釋尊早已知曉他的心意,依序令菩薩們去看維摩詰的病,但是座下弟子都曾被指責,恐怕會遇到更多難題,而拒絕去探病,最後智者文殊菩薩拜領這項艱巨的使命。

大家對於兩位大士的會合,都寄予厚望。於是,文殊與許多佛弟子浩浩蕩蕩前去。此時,維摩長者早已預知文殊師利率領大眾前來,他立刻大顯神通,把方丈室改成空室,只留下一張病床,居士躺在床上。

3667493675_a48077e68c.jpg  維摩示病

3668300804_189d2f4dc2.jpg   文殊問 疾                                                                    

 

對於文殊師利的問疾,維摩詰的回答是「以眾生病,是故我病」,兩人的問答以此開端,遂漸深入大乘法門的精髓。但當他們反覆問答之際,舍利弗在室內看不到床座,心想:「來訪的菩薩和佛門弟子要坐在那裏呢?」眼看自己的同參無處可坐,不禁疑心重重。維摩詰居士知道舍利弗的心意,立刻向他說:「舍利弗,你是來這裹求法,抑或找床座呢?」他的一語道破舍利弗的心思。

居士房裏有一天女,她聽見居士動人的說法,遂讓百花盛開。只見紅白諸色的天界鮮花,紛紛散落在大眾身上,凡散落在菩薩身上的鮮花,都不沾身而落地,惟獨散落在舍利弗等聲聞身上,卻緊緊貼住,不會掉落。縱使舍利弗等人一心想拿下,卻不能如願。天女見他們如此,就問:「舍利弗,你為什麼要揮去身上的花呢?」舍利弗的回答是「佛制比丘是不准香華著身,香華著身是犯戒。如今這樣捉弄我們,豈非違背諸法無差別的花嗎?」天女回答: 「尊者,你錯了。這種花並無分別識心,花之所以不落在菩薩身上,是因為菩薩已經無分別心,諸位未斷分別的妄想,花才會黏在身上。」


一大事因緣的開場~~三止三請的大戲

佛在宣說《妙法蓮華經》前,示現了種種神通瑞相,佛先說完《無量壽經》後便打起坐來,進入了義趣無窮的實相之定,從而達到身心寂靜、默然不動的境界。而後《法華經》<序品第一>說 :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文殊師利菩薩就在這個時候說話了:「今天釋迦牟尼佛將要說大乘佛法,如下大法雨滋潤眾生,吹大法螺號召眾生,擊大法鼓驚醒迷夢,演大法奧義,覺悟眾生……大家應當恭敬合掌,一心等待佛的說法。」文殊師利菩薩的心領神會成為這一齣壯觀戲劇的開場白。

因此,「佛即口放無量光明」,安詳地告訴舍利弗說:「我自成佛以來,曾為眾生廣泛宣講過去、現在、未來種種善惡因緣,還曾以各種各樣的譬喻為眾生講解佛法、通過無數巧妙方法的教化,引導眾生轉迷成智,遠離各種執著繫縛,獲得開悟和解脫,並不是究竟徹底的實法,只是權宜方便的權法。」

這是《法華經》<方便品第二>的第一個場景,佛先讚歎如來之二智,然以諸法實相為甚深微妙,欲說又止,後由舍利弗代眾三次請說,佛乃允其第三次之請而廣說妙法。佛為著一大事因緣而出世,所謂一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離苦解脫,為了一大事因緣,所以佛與舍利弗乃上演了這一場三止三請的大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