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的表演如果說是不真實的卻又引起觀眾的驚愕,如果說是真實的,但等曲終人散時卻又什麼都不存在 . 對於世事無常、浮華虛幻的辯證與思考幾乎和魔術一樣是是「無可描繪」的,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般若經中的聖者大量採取各種華麗的詞藻來加以比喻,例如有名的「空之十喻」: 一、幻,二、(陽)焰,三、水中月,四、虛空,五、響,六、揵闥婆城,七、夢,八、影,九、鏡中像,十、化。這些譬喻的共通意義,是:看也看到,聽也聽到,明明有這回事,而其實卻是沒有的。舉陽焰為例:地上有水分,經太陽光的照射,化為水汽,在地面流動。遠遠望去,微波盪漾,但走到那邊,卻什麼也沒有(水汽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事物的一般秩序是可以完全倒轉的;原來積極變成消極,而原來消極的也有可能變成積極,「空虛」即是實在,「實在」即是空虛。花會不再紅,柳也會不再綠,這個變遷的世界,其價值並非是永久的;好與壞只是一個相對價值,有與無的對立,也僅是從我們相對性的知識與我們思辯的理性而言。

 

一般人都不希望見到苦,不想要經驗苦,如果在這裡受了苦,就會跑到另外一邊去,以為這樣就可以避開苦,其實只是拖著這個「苦」到處跑而不自覺;你必須先承受它才能瞭解它,也才能夠滅除它,如果不去思惟它觀照它,這個「苦」是永遠不會滅除的。我聽過一個人在幽暗中走路,因為左近有燈光而被自己的影子嚇到想要儘快跑離它,但是那個影子反而緊緊相隨,燈光本身並不是影子啊!如果能夠理解燈光反射出影子的道理也就不必急於逃避了。

 

容格說:「我們不能改變任何事物,除非我們先接受它。」一般人難免做過很多愚昧的事(就算有過經驗,隨時還是有可能發生),儘管感到苦痛但也不必嘗試去忘懷,而是與之和平共處,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感受愈深,一定要對此感受愈保持沉默,生命滿是困局,但假使生命中只有享樂沒有苦難,那也將是十分膚淺及沉悶的

 

在白紙上畫一個小黑點,我們往往注意那個黑點,而看不到黑點以外,還有很多亮白的地方。為甚麼一個人會感到走投無路?那是因為他們集中凝視着黑色部份,當然是一片黑暗、萬念俱灰了,然而放眼四週,卻可以發現,白色的部份原來比黑色的還要多。

 

尋找滿足即是尋找痛苦,因為慾望是永無止境的,能夠認知沒有任何事物能夠真正得到滿足,才能夠學習放下,不必嘗試做重要人物而是儘可能去了解自己生命及內心 中所發生的事,別人怎麼看我們只是某人一個稍縱即逝的念頭而已,不必為此騷擾自己的安寧,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天堂或地獄,存乎一心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