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人間厭凋零/曉風摧花率先落

~~三島由紀夫~~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陶淵明<桃花源記>~~~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廿世紀的意識流小說家喬艾斯(James Joyce)<<悠里西斯>> (Ulysses),是以愛爾蘭為故事背景,講一個人在一天廿四小時內的漂流,可以說就是在講旅者從離家到回家之間的磨練和見學。

 Ulysses也就是odyssey,出自於荷馬史詩《奧德賽》(The Odyssey),描述長年累月漂泊異鄉的奧德修斯(Odysseus),在特洛伊戰爭後,在外漂流十年才得以回家園的故事。所以涵蓋的時間空間非常遙遠、巨大的困難旅程,經常會用odyssey這個名詞。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每天(晚上)八點下班,走半小時的路回到宿舍,眼睛一閉起來,耳朵裡就會傳來轟……轟……(沖床)的聲音;一天最少十二個小時在工廠,一小時恢復聽力,一小時吃飯,一小時來回工廠,一小時做一些梳洗,十六個小時已經去掉了,我一天還有多少時間想其他的事情、做其他事情呢?」一群做模具成型車間的九○後員工抱怨著。~~~商業週刊~~~

 從富士康的第十@跳,我想到的是一個子虛烏有之鄉。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藝術作品中的「主體」處於哪個位置?觀看者與畫中人物的相對關係如何界定?其實它們往往是以辯證的關係同時存在。符號學式的詮釋角度可以敏銳的探知圖像背面隱藏的論述結構。

我曾寫過<所謂浪漫()>一文,其中闡述德拉克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作品「薩達那帕魯之死」(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認為具備強烈的情緒與異國情調,是浪漫主義繪畫的極致。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每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情感內涵與存在情境,人類的靈魂從來也不曾死去,它只是疲弱、蒙塵而黯淡得難以辨認而已。藝術家都會被逼迫以全新的風格來竭力掌握那個時代靈魂的深處。以堅定而清晰的呼聲,喚醒我們蜇伏已久的靈魂。林布蘭所以會引起人深刻的感動(尤其是他晚年的人像畫與宗教畫),卻不是因為他獨創一格的光線處理,而是他作品中對人類存在處境的深刻體認(絕望、無奈與堅決不屈)。杜象則被認為欠缺了來自生命深處的感動,使得他的反叛註定沒有歸屬。

杜象(Marcel Duchamp)的「噴泉」與其被當做藝術品,不如被當做對觀眾的一連串質問:如果這不是藝術品,那是為什麼?只因為它上面沒有偉大藝術家的簽名?如果有一個知名的藝術家在上面簽名,它就算是藝術品嗎?如果這樣子還不行,那什麼才算是藝術品?標準在那裡?真的有一個標準嗎?到底這件物品和偉大藝術家的無聊作品有什麼差別?說到頭來,它們不都只是工匠的製品嗎?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在這個勢利的年月,形而上的學科好像攀登高山者遺留在高地的旗幟,雖然仍忘情地迎風招展,指點著後來的攀登者的路途,但其實很少或者並沒有隨後的攀登者。

我很喜歡看哲學典籍,當浸淫在哲學天地,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始終縈繞心頭。哲學家們其實都並未道出他們實際上最想說的那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並未徹底表達自己。他們總是留下一些耐人尋味的空白;也由於這種餘韻悠悠,才能教後人千折百廻,魂縈夢牽。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521日的蘋果日報有一篇<中產階級的下沉>的文章,大致上是講20年前台灣數目龐大以及充滿活力的中產階級,現在則數量不斷萎縮,而且挫折沮喪、壓力沉重。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528241/IssueID/20100521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隨筆三則

 ()拯救我心靈的崇山峻嶺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渺小的自我的尊嚴,絕非真實人性中的尊嚴,能夠斷然將自我的繫絆拋棄,才能邁向<<心經>>所揭示的<無罣礙>的境界。

「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這幾天看了兩本覺得很有意思的書。

在這個幾乎每天都讓人驚訝的時代,專家預測往往是失靈的,對於即將發生的事已經變得無法預測。幾十年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建立在一連串行之已久的假設,只是,這些假設已經被全然不同的東西所改變,不是像「二戰結束」或「蘇聯崩解」如此單一的原因,而是一連串如同雪崩般的革命。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橫渡津輕海峽的ferry,宛如一艘駛向内心的航船,透過迷霧和波浪,逐漸展開一片深邃的遠景。看過日出,借着晨光,我拿出隨身携帶的筆記簿,寫下一些即興札記。甲板上人影晃動,有如時間穿梭,人世滄桑。此時也赫然發現跟週遭並無瓜葛,沒有牽絆,自己正在前往某個他鄉異地。生命的過程其實是是一次没有終點的旅行,不斷尋找與漫遊,難道不是出於心中存有一個美好國度的理想?

page.jpg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在自己也莫名所以的情況下,居然跑到北海道去逛了一圈。

從成田機場出發往東北走,首先在弘前與美邂逅。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我的同學說她教了好幾年的台灣地理,講到東部,一定提到立霧溪切割出太魯閣峽谷,是多麼地壯觀。結果自己在台灣活了半輩子,卻從未踏上花蓮這塊土地,我也有十來年未曾東行,因此乃結伴出門,一連幾天在花蓮宜蘭一帶亂晃,除了流連花蓮的豐富多姿的地貌,卻是沒想到也有很好的因緣,使得這一趟旅程充滿了一致性。

 DSC06890.JPG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 Apr 19 Mon 2010 00:07

() 百無聊賴

~~當人們覺得他們已經看夠了,其實卻還有更多。當鏡頭沒有變化時,人們就會有一種使我感到好奇的震驚反應~~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 Apr 15 Thu 2010 01:55
  • 旅者

<貓緣>一文中我提到有著貓首和女人身體的貝斯特(Bastet)女神,在西元前三千年為埃及人所信奉,牠代表著豐收、喜樂與美麗,同時也象徵太陽、月亮,光明與幸福,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讚嘆與欣賞。有朋友提到對這一方面很不熟悉,引發了我貼此文的興致。

尼羅河規則的洪水泛濫,有如朝日東升和夕陽西沈一般,令埃及人生活得更有秩序,更有規律。同時,宗教浸透了埃及人的全部生活--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也使埃及有著和諧的神人關係。「人的生命是宇宙的一部份,因而也是永恆的、善的。世間的惡只是暫時的,人的死亡只是到達永生的必經之路。埃及的神明也是宇宙秩序的一部份。」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 Apr 11 Sun 2010 01:11

今天跑去南園逛了一圈,聽起來好像是江南山水園林一類的庭園,但是江南園林以水景為主,而南園位於新竹新埔鎮山區,沒有水景可借,樓閣遠眺山景,同時融合閩南建築風格,紅磚紅瓦和馬背燕尾,與江南園林其實不同。

 DSC06479.JPG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 Apr 08 Thu 2010 03:26
  • 貓緣

我的腦海裡一直有著兩幅美麗的圖像。

二樓一個有著表面洗石子的陽台,兩側設置有方圓形花台,也是洗石子處理為主,四面有線條及浮凸於台身之圓形圖案組成之鏈狀裝飾。據說洗石子建築工法是在二十世紀初期日本殖民體制下,從日本引進台灣,而且成為台灣建築形式上的重要特徵。我一直到現在還是非常喜歡這種單純樸拙的建築工法。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 Apr 06 Tue 2010 00:50

有時候,早上醒來,拉開窗簾,陽光流洩一地,跳躍在休閒椅上,也跳躍在任一屋內傢俬上,毎一樣物事都熠熠發光,閃爍不定,陽光確實流進來了~~~這種時候,就會無來由地歡欣鼓舞,這種時候,也是看書的最合宜的時刻。

突然間,讀到一句關於叔本華對牛頓光學的技術的反撲: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今晚看了崑劇<長生殿><馬嵬驚變>,心有所感。

316.jpg

m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